站内搜索:

“同病异治”,治疗心悸医案三则

作者:王彦权发布日期:2023-11-09阅读量:223转载量:

“同病异治”,治疗心悸医案三则

【案1】冠心病胸闷心悸案

张某,男,翟镇宁庄人,53岁,20181016日来诊。胸闷,心悸日久,服瓜蒌薤白剂不效。患者反映,心慌时有想按住胸口感,平素有糖尿病史。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细无力。

处方:黄附片9克,桂枝30克,甘草30克,党参18克,麦冬18克,五味子12克,丹参15克,川芎10克。7剂,每日1剂,煎2次,头煎久煎60分钟。

1023日复诊:服药1 剂即效,7 剂服完,诸症消失。

思辨:患者心慌时有想按住胸口感,典型的“叉手自冒心”之心阳不振的桂枝甘草汤证;病久脉沉,阳虚甚,加附子;脉细,心悸,气阴两虚,生脉饮证;久病必瘀,故加丹参、川芎活血通络。

【案2】温阳利水、益气养阴疗心悸

任某,女,65岁,洛阳市区人。心悸日久,心率每分钟105次,血压138/80mmH克,平素服依那普利等西药,有上气不接下气感,下肢水肿,嗜睡,口干。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疾有无根感。辨为心肾阳虚,水饮为患,兼气阴两虚。方选真武汤合桂枝甘草汤、生脉饮、百合地黄汤。

处方:黄附片6克(先煎),茯苓30克,白术15克,白芍15克,干姜6克,桂枝15克,甘草15克,党参15克,麦冬15克,五味子10克,百合15克,生地15克,牡蛎30克,大枣6枚。7剂,每日1剂,煎2次。服药7剂,心率降至每分钟82次,身已有力,心慌感及下肢水肿消失。

思辨:上气不接下气,下肢水肿,嗜睡,乃少阴证,肾阳不足,水湿为患,故以真武为君,温阳利水,减轻心脏负荷。另此人脉虽疾,但无根感明显,也是独特的少阴之脉,临证需脉证结合,要特别注意;嗜睡,心悸,心阳也虚,用桂枝甘草汤,补心阳定悸为臣;口干,心悸,气阴两虚,故用生脉饮、百合、地黄、牡蛎益气养阴,一可疗口干、定心悸,又可制附子、桂枝热燥之弊,为佐助药;大枣顾护中焦,养血定悸,又调和诸药。因方、证、机对应,故获佳效。

【案3】心悸胸闷半年余,方证对应一周愈

郭某,女,15岁,伊滨区人。心慌,胸闷半年余,百法不效,经一医生朋友介绍,于20181128日来诊。观其精神不振,面色㿠白,舌质淡红,苔薄白;问诊,口有时稍干,身无力;切诊,脉沉迟。

处方:黄附片8克(先煎),干姜8克,桂枝18克,甘草18克,党参18克,麦冬15克,五味子10克,丹参10克,川芎10克,大枣5枚。7剂,每日1剂,煎2次。7日后复诊,患者反映,服上方一次即大效;药服完,诸症悉平。

思辨:从舌、脉、面色、精神看,阴证无疑。脉沉迟,无精神,身无力,阴证中之少阴证,故以四逆汤为君,补肾纳气,以缓胸闷之主症;肾阳不足,波及心阳,心阳不振,故心中悸动不安,桂枝甘草汤主之;阳虚日久,阴津化生不足,故口有时干,用生脉饮,一可益气养阴定悸,又可制衡姜、附、桂燥热之弊;久病必虚、必瘀,故加丹参、川芎养血活血佐助之。全方以扶正为主,温肾纳气治胸闷,补阳益阴定心悸,养血活血,补而不滞。因方、证、机对应,故现覆杯而愈之效。


提示:本文所涉及配方仅供参考,患者如有所需,还需中医辩证而治,切勿盲目套方使用。

本文来自《卫生室的经方故事》


点击分享:

用户评价

    • 免责申明:本平台上所有的信息都是收集网络公开的资料,广大朋友要自己判断、谨慎使用,由此产生后果本网站概不负责。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6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号:湘ICP备19025240号-1

      联系电话:18684916737   邮箱:cfl8972@163.com 技术支持:英铭长沙网站建设

      支持中医,赞助一下公益,更好地运营

      微信宝扫一扫赞助

      微信宝扫一扫赞助

      技术支持 英铭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