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三伏后,为什么需要给身体补充阳气?

作者:发布日期:2023-08-23阅读量:351转载量:

末伏,虽然很多地方现在仍然处于高温天气,随着三伏结束,很多地方已经开始在逐渐降温,正式迎接秋天的到来。在这里提醒一下,三伏结束后就要开始固阳了。

三伏后,为什么需要给身体补充阳气?

为啥要固阳?阳气是什么?《黄帝内经》里面认为,气是构成世界物质的本源,人体的气充斥于全身无处不在,按分布及特点不同,可分为元气,宗气,营气,卫气,中气五气,这些统称阳气。阳强则寿,阳衰则夭,所以,阳气决定生长。阳气储藏在肾里,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元气,常说的元气大伤,即是伤了阳气。

《黄帝内经》中讲阳化气,阴成形。阳化成身体所需的能量,阴形成看得见摸得着的身体。如果身体没有了阳气,就成了一幅空的躯壳,就会死亡。《黄帝内经·素问》里说:“阳者卫外而为固也。”

如何判断体内是否有寒?

1、经常虚弱,容易疲劳。

2、手脚冰凉,怕冷。

3、容易腹泻。

4、月经总迟到,常有血块,易痛经。

5、腿脚容易水肿。

6、下肢容易无力,酸麻,易犯腰痛。

入秋以后,以上情况占两样就要警惕了!

为什么很多人吸收阳气效果差?

其实很多朋友也知道三伏天不仅可以冬病夏治,还可补充阳气,但是无论艾灸或者晒背总是感觉效果一般,或者不持久,刚刚晒背没几天又回到老样子了。其实,这种主要还是自身体质的影响,主要有两种情况:

1、阳气补得太过,阴就少了,导致阴阳失衡

《黄帝内经》里说:阴平阳秘——阴气平和,阳气固密,人的精气神才会好。所以古人说养生,养的就是身体内气血的平衡。

三伏期间,由于密集的补充阳气,身体为了保持平衡,就会调动阴的部分去进行调和,因此会出现阴液耗损,最后制不住阳气的情况。

2、脏腑里寒气太重了,阳气被阴寒拒之门外

和上一种情况相反,体内阴寒气太重,出现了把阳气赶到体表,出现“内真寒,外假热”的情况。这也是因为阴阳失衡。不一样的是,这里是因为血>气,所出现的“淤”——由于平时体寒太重,三伏天补进来的阳气也没办法把这些陈年老寒冰给暖化。这两种情况,不一样的表现在于:阴不足的人,阳气本身是不虚的,所以不会有“寒”的症状,更多是感觉到燥热;而阴寒太重的人,虽然火气大,但会有明显的阳虚反应,比如有些人常常觉得说话还要喘气,脚冰冷,大便不成形,舌头胖大有齿痕等等。

阴不足,吃芡实猪骨汤

阴不足的人,首先要给自己滋养足够的津液,在这个基础上,再为自己固肾。肾主藏,能帮我们更好地收藏阳气。可以喝个芡实猪骨汤,它是初秋可以多喝的温润汤——既能滋阴,又能固肾,两点都同时兼顾了。

《本草经百种录》里说:“夫补肾之药,大多润泽者居多,润泽者则未免少湿矣。芡实补中去湿,性又不燥,故能去邪水而补真水。”芡实是一味很难得的,能同时做到补肾而不生湿的一味食材。在中医看来:肾为水脏,大部分入肾经的药材,效果都偏向于滋阴,比如枸杞、黄精、熟地等。对于脾胃虚弱的人来说,很难消化。但芡实能做到脾肾同补,一方面它能养护脾胃,排出湿气,同时又能滋养肾精。

【芡实猪骨汤的做法】

食材:猪骨300克,核桃肉30克,芡实10克,枸杞少。

做法很简单:食材洗净,锅内加入适量清水,煮沸后把所有食材一起放入,炖煮1个小时左右即可。

阴不足,吃芡实猪骨汤

体寒的,三伏结束后一定要继续艾灸:

里寒外热的道友,或者上寒下热的道友,之所以会出现“假上火”,是身体正邪相争,出现的“排邪反应”。阴寒邪气在身体里面久居的人,相对其他人而言想要补充阳气更为困难,但是却更为重要,因此,入秋以后,这类人群一定要持续艾灸!

补阳的过程中,身体的正气会重新调动起来,阳气提升,就有能力和病邪进行抗争,秋冬季节才不会经常出现感冒、咳嗽或者手脚时常冰冷的症状。

入秋后,尤其是体寒的道友,艾灸要以补肾固肾为主,这样可以把阳气往下引,让肾脏能收纳好它,从而逐渐减弱上热下寒等症状、手脚冰凉等症状。要重点艾灸肾俞、命门、太溪三大穴位:

肾俞

1、肾俞:肾,肾脏也;俞,输也。肾俞名意指肾脏的寒湿水气由此外输膀胱经。它是阴阳同补的一个穴位,艾灸它能够振奋肾脏元气。另外,如果有遗尿,遗精,阳痿,月经不调,水肿,耳鸣,耳聋,腰痛等症状,也要多灸此穴。

命门

2、命门为原气所系,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命门者,精神之所含,原气之所系也”(《难经·八难》)。此外,命门也是人体阳气之门,人的一切能量都来源于肾的阳气,艾灸命门,就是给这个火种助力,为命门“煽风点火”。

太溪

3、太溪穴是足少阴肾经之腧穴、原穴,可激发、调动人体的原动力,被称为是“回阳九穴”之一。具有“滋肾阴、补肾气,壮肾阳、理胞宫”的作用。

进入秋天,尤其是体寒的朋友,一定要多灸这三个穴位,每个穴位灸10~15分钟,可以帮助你过好秋冬!


点击分享:

用户评价

    • 免责申明:本平台上所有的信息都是收集网络公开的资料,广大朋友要自己判断、谨慎使用,由此产生后果本网站概不负责。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6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号:湘ICP备19025240号-1

      联系电话:18684916737   邮箱:cfl8972@163.com 技术支持:英铭长沙网站建设

      支持中医,赞助一下公益,更好地运营

      微信宝扫一扫赞助

      微信宝扫一扫赞助

      技术支持 英铭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