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针灸:20余个临床常见病,主穴加辩证配穴

作者:发布日期:2023-08-21阅读量:334转载量:

针灸:20余个临床常见病,主穴加辩证配穴

本文中,郑魁山先生列举了23个临床疾病,其中绝大多数为常见病。每个疾病有一个主穴,根据不同情况来进行配穴,很详尽。可以作为大家临床备用。看完本文大家会有一个感觉,针刺同样离不开辨证,每个穴位都有自己的穴性。

辨证配穴

辨证配穴,就是辨证施治。临床病症虽然复杂,但总不离脏腑经络的病机反映。针灸治病,首先要辨清病在何经及内属脏腑,是经病及腑,还是腑病及经;是初病及经,还是经腑同病。然后再辨阴阳表里,寒热虚实,选取经络穴位,施以补泻凉热等手法,达到治疗目的。

一、昏迷不醒

昏迷不醒是一个症状,病因很多,治法各异。急先治症,缓则治因。

主穴:人中(水沟)。

辨证配穴:

1、中暑昏迷:证见脉虚、身热、汗出、口渴,配承浆、十宣点刺出血,气海用平补平泻法,以清暑益气、泻热醒神。

2、中风昏迷:突然昏倒,不醒人事,证见口眼歪斜,喉中痰鸣,舌苔黄腻,脉象洪滑,配十宣,点刺出血,承浆、合谷、丰隆用泻法,以降痰开窍,清热熄风。

3、晕针昏迷:因扎针发生晕针,突然昏迷,汗出脉微,配内关、中冲用补法,以补气固脱。

4、失血昏迷:因流血过多引起脱气(如妇女血崩),出现神志昏迷,脉微欲绝,四肢厥冷,配气海、三阴交、大敦、隐白用补法或灸法,以培元固本,补气救脱。

二、恶心呕吐

恶心呕吐,外感内伤皆可引起,常为好多病兼见之症,可随病施治。此处只谈胃失和降,其气上逆,恶心呕吐,药物饮食难以受纳的治疗。

主穴:内关、足三里。

辨证配穴:

1、饮食伤胃,消化不良:证见吐物酸臭、嗳气厌食,胃脘胀痛、舌苔厚腻,脉象弦滑,配公孙、中脘用泻法留针20~30分钟,以消食导滞、和胃降逆。

2、郁怒伤肝,肝气犯胃:证见恶心呕吐,吞酸反胃,胸胁胀满,口苦心烦,配膈俞、肝俞、期门、中脘、公孙用平补平泻法,以疏肝和胃,止呕降逆。

3、脾胃虚寒,痰饮内停:证见面色㿠白,身倦无力,口流清涎,胃纳不受,舌淡苔白,脉象沉迟,配中脘、梁门、脾俞、胃俞用补法或灸法,以健脾益胃,温中化痰。

4、胃阴不足,胃失濡养:多为热病伤津、耗伤胃阴,胃失濡养、气失和降,证见干呕烦热,舌红少津,脉象虚数,配胃俞、中脘用平补平泻法,留针10~20分钟,以和中健胃,清热生津。

三、便秘

便秘常见的有热秘、寒秘、气秘、血秘。

主穴:大肠俞、天枢。

辨证配穴:

1、热秘:阳火偏旺,阴津不足,大肠失润,腑气不通,证见舌红、苔黄燥,脉沉数有力,配曲池、支沟、足三里用泻法,以泻热通便。

2、寒秘:阴寒内结、阳气不运,证见面色清淡,四肢不温,小便清白,腹痛喜温,大便艰涩,舌淡苔白,脉象沉迟,配中脘、大横、足三里、丰隆用补法,以温中散寒,助运通便。

3、气秘:肺气不足,大肠传送无力,证见面色㿠白,精神疲乏,大便费力,并不干结,舌淡嫩,脉虚弱,配次髎、尺泽、中脘、足三里用补法,以补中益气,助运通便。

4、血秘:精血不足,肠道失濡,大便困难,证见面色无华,头晕心悸,舌燥少苔,脉象细涩,配支沟透间使,用泻法,次髎、三阴交、照海用补法,以补益精血,润肠通便。

四、脱肛

脱肛多因湿热下注,或久泻不止,中气下陷所致。

主穴:会阳、腰俞。

辨证配穴:

1、湿热下注,大肠迫滞不收:证见肛门灼热、痒痛,大便或干或稀,后重不畅,用力则肛门脱出,配大肠俞、天枢、承山用泻法,以清热导滞,调气收肛。红肿痒痛可用花椒艾叶水薰洗。

2、久泻伤阳,中气下陷:证见身体虚弱,精神不振,肛门脱出不能上提,配百会、长强用补法,神阙、气海用灸法,以培补中气,升提下陷。

五、遗尿

遗尿多因膀胱失约或肾气不固所致。

主穴:中极、三阴交。

辨证配穴:

1、小儿遗尿:多因肾气未充,或先天不足,与精神刺激也有一定关系(如父母打骂),常在睡后梦中排尿或不自觉遗尿,配气海、百会用补法或灸10~15分钟,以培元益气,并嘱其注意饮食寒温,避免精神刺激。

2、老年遗尿:多因肾气衰弱,一有尿意不及入厕,或咳嗽遗尿,配关元、复溜、肾俞、膀胱俞用补法加灸,以培补肾气。

六、尿闭

尿闭是膀胱气化失司,多种疾病都可引起,急则治症,缓则治因,或症因同治。

主穴:中极、水道、涌泉。

辨证配穴:

1、湿热下阻:证见小便淋漓涩痛,甚或点滴不通,小腹胀痛,口干,舌红苔黄,脉象洪数,配关元、秩边、三阴交用泻法,清热除湿,通调水道。

2、肾气虚弱:证见气短无力,小腹胀痛,舌淡苔白,脉弱,配气海、肾俞、膀胱俞、阴陵泉、复溜用补法,以培元益气,振奋膀胱。

3、跌仆损伤:瘀血停留,膀胱气化受阻,配肾俞、小肠俞、膀胱俞、秩边、三阴交用平补平泻法,以活血逐瘀,通利膀胱。

七、遗精

有梦遗和无梦之遗的区别。梦遗多因邪火妄动,无梦多因精关不固。

主穴:关元、三阴交。

辨证配穴:

1、梦中遗精:为心阴暗耗,心火偏旺,火扰精室,证见梦中遗精,头昏耳鸣,心悸多梦,舌红少苔,脉象细数,配神门、内关用泻法,留针10~20分钟,肾俞、关元俞用补法以壮水制火,宁心固精。

2、无梦遗精:为肾气虚损,精关不固,证见滑精频作,面色㿠白,精神疲倦,舌淡苔白,脉象沉弱,配气海、命门、肾俞、关元俞、上髎用补法加灸,以补肾培元,固摄精关。

八、疝气

疝气类别很多,有的须经手术治疗,这里只介绍寒滞厥阴和湿热下注,阴囊肿痛的配穴。

主穴:关元、三阴交、大敦。

辨证配穴:

1、寒滞厥阴:证见睾丸冷痛牵引小腹,胀痛难忍,舌淡苔白,脉沉弦涩,配肾俞、气海、归来用补法加灸10~20分钟,以温经散寒,行气止痛。

2、湿热下阻:证见睾丸阴囊肿胀疼痛,舌红、苔黄腻,脉象弦数,配四满、气穴、阴陵泉、行间,用泻法留针20~30分钟,以清泄湿热,消肿止痛。

九、头痛

头痛是病人自觉症状,内伤外感均可引起。

主穴:风池、太阳。

辨证配穴:

1、前额痛:属阳明经,配上星、头维、攒竹、合谷。

2、头顶痛:属厥阴经,配百会、上星、后顶、脑空、太冲。

3、脑后痛:属太阳经,配天柱、百会、后顶、后溪。

4、偏头痛:属少阳经,配头维、颔厌、悬颅、中渚。

5、眼眶痛:属阳明经,配攒竹、鱼腰、四白、合谷。

以上均为循经配穴,并可配阿是穴,用平补平泻法留针10~20分钟,以扶正祛邪,疏经止痛。

十、胸痛

胸痛属古之胸痹,痹是闭塞之意,多因胸阳不振,阴寒内盛,气机不通,或瘀血停留,经络受阻所致。

主穴:膻中、阿是。

辨证配穴:

1、胸阳不振,阴寒内盛:证见胸痛彻背,喘息咳唾,舌淡苔白,脉象沉迟,配肺俞、膈俞、肝俞、内关用平补平泻法,留针10~20分钟,以理气降浊,宣痹通阳。

2、瘀血停留,经络受阻:证见胸痛如刺,定处不移,脉象弦涩,配心俞、厥阴俞、膈俞、支沟透间使,用平补平泻法,留针10~20分钟,以活血逐瘀,疏经止痛。

十一、胁痛

两胁为肝胆经所布,故胁痛多因肝气郁结,或瘀血停留所致。

主穴:期门、肝俞

辨证配穴:

1、肝气郁结:证见情志易怒,胁下胀痛,食欲不佳,胸闷不舒,舌苔白,脉弦,配内关透外关、阳陵泉、行间用平补平泻法,留针10~20分钟,以舒肝解郁,理气止痛。

2、瘀血停留:证见胁下刺痛,着重不移,舌质暗红,脉象弦涩,配膈俞、阿是、太冲用平补平泻法,留针10~20分钟,以活血逐瘀,行气止痛。

十二、胃脘痛

胃脘痛常见的多因肝气郁滞,食滞胃脘,或中焦虚寒所致。

主穴:中脘、足三里。

辨证配穴:

1、肝气郁滞:因肝气横逆,侵犯脾胃,证见胃脘胀痛,痛连两胁,口苦吞酸,呃气矢气较舒,情志不舒时加重,舌苔腻,脉弦,配肝俞、期门、梁丘、内关用平补平泻法,以舒肝理气,和胃止痛。

2、食滞胃脘:因暴食暴饮,宿食不消,证见胃脘胀痛,恶心呕吐,吐物酸臭,苔腻脉滑,配内关、梁门、梁丘用泻法,留针10~20分钟,以消食导滞,理气止痛。

3、中焦虚寒:脾失健运,饮食难消,形寒怕冷,身疲无力,时吐清水,舌淡、苔滑白,脉象沉迟,配下脘、天枢用补法或灸法,以温中散寒,行气止痛。

十三、腹痛

腹痛可以出现在许多疾病中,多因寒温不适,内伤饮食,气血不和所致。

主穴:中脘、天枢、足三里。

辨证配穴:

1、寒痛:素本中气虚寒,复因外寒侵袭,或多食生冷,以致运化无权,证见腹痛绵绵,喜温喜按,大便溏泄,舌淡苔白,脉象沉紧,配建里、气海用补法或灸法,以温中助运,散寒止痛。

2、热痛:饮食不节,过食厚味,大量饮酒以致热结肠胃,证见腹痛拒按,恶食嗳腐,大便干结、或泻而不畅,舌苔黄腻,脉象滑数,配大肠俞、丰隆用泻法,以清热导滞通肠止痛。

3、气痛:多因情志不舒,肝失条达,横逆脾胃,气机郁滞,证见腹痛胀满,游走攻痛,矢气稍缓,时轻时重,苔腻脉弦,配肝俞、脾俞、三阴交用平补平泻法,以舒肝健脾,理气止痛。

4、血痛:为瘀血停留,气机不畅,证见腹痛拒按,或按之有形,痛有定处,多在少腹,口干不欲多饮,舌暗红,脉弦涩,配归来、阿是、血海、三阴交用平补平泻法,以活血逐瘀,疏经止痛。

十四、腰痛

多因风湿、肾虚,闪挫所致。

主穴:肾俞、关元俞。

辨证配穴:

1、风湿腰痛:为风寒湿三气乘虚而入,证见腰痛痠楚,阴雨天加剧,舌苔白,脉象沉紧,配环跳、委中、昆仑用烧山火法,以驱风利湿,散寒止痛。

2、肾虚腰痛:因肾精亏损,证见腰痛而困,或遗精盗汗,头晕耳鸣,舌淡苔薄,脉濡,配命门、腰眼、上髎用补法,以补肾壮腰,滋阴养阳。

3、闪挫腰痛:因跌仆闪挫,损伤腰肌,证见腰痛不能转侧,起卧加剧,配志室、腰眼、阿是用烧山火法,不留针;手小节用平补平泻法,留针20~30分钟,在留针时每3~5分钟,捻转一次,同时嘱患者活动腰部,以活血散瘀,疏经止痛。

十五、妇女月经病

(一)月经不调

主穴:关元、三阴交。

辨证配穴:

1、月经先期:量多或一月数次,色深红,而色潮红,小便色黄,舌干口燥,脉数,配归来、行间用泻法,以清热凉血,固冲调经。

2、月经后期:量少,色淡,身体瘦弱,面色萎黄,舌淡少苔,脉象细弱,配天枢、气海用补法,以培补冲任,温经养血。

3、月经先后无定期:经行不畅,或先或后,量少色紫,精神抑郁,乳房胀痛连及胸胁,舌紫少苔,脉弦,配膈俞、肝俞、乳根、归来、血海用平补平泻法,以疏肝理气,调经和血。

4、倒经:经行不畅,伴有鼻衄,头痛,舌紫,脉滑数,配气海、归来、二间、合谷、血海、行间用平补平泻法,以平肝降逆,引血归经。

(二)痛经

主穴:关元、三阴交。

辨证配穴:

1、经前或经期腹痛:经行不畅,胸胁胀满,色紫有块,口干不欲多饮,舌有紫点,苔黄,脉弦,配膈俞、膻中、气海、血海、阿是用平补平泻法,留针10~20分钟,以行气化滞,活血止痛。

2、经后腹痛:绵绵不休,喜温喜按,月经色淡量少,面色萎黄,舌淡无苔,脉象细弱,配天枢、归来用补法,以补气养血,温经止痛。

(三)崩漏

主穴:血海、隐白。

辨证配穴:

1、肝不藏血:月经过多,或突然崩漏不止,夹有血块,血色深红,烦热口渴,精神虚奋,舌红苔黄,脉数,配行间、大敦用泻法,留针20~30分钟,以清热凉肝,宁血止崩。

2、气不摄血:下血过多,气血两脱,昏迷不醒,脉微欲绝,配人中、内关、中冲用补法,百会、大敦用灸法,以回阳救脱,固气摄血。

3、冲任虚寒:经漏绵绵不止,色淡或暗,少腹寒凉,腰痛疲乏,舌淡苔白,脉沉细弱,配关元、归来、三阴交用补法,以培元固本,温补冲任。

十六、带下

常见的有白带、黄带、赤白带。

主穴:带脉、三阴交。

辨证配穴:

1、白带:带下清稀色白,精神疲倦,四肢清冷,舌淡苔白,脉象缓弱,配关元、阴陵泉、隐白、上髎用补法,或灸10~20分钟,以健脾益气,利湿止带。

2、黄带:带下色黄粘稠,气味腥臭,心烦,口渴、不欲多饮,舌苔黄腻,脉濡数,配阴谷、隐白、大赫、气海用泻法,以健脾利湿,清热止带。

3、赤白带:带下赤白夹杂,淋漓不止,腰腿痠痛,舌红少苔,脉象细弱,配气海、关元、上髎用补法,以培补冲任,固精止带。

十七、乳汁不足

多因胃气不足,或肝气郁滞所致。

主穴:膻中、少泽。

辨证配穴:

1、胃气不足:证见乳房松软,身体瘦弱,营养不良,气血不足,乳汁缺乏;配膺窗、乳根、中脘、足三里、三阴交用补法,以补脾益气,养血增乳。

2、肝气郁滞:证见胸胁胀满,乳房胀痛,闷闷不乐,口苦脉弦,配屋翳、膺窗、乳根、肝俞、阿是用平补平泻法,以疏肝理气,活络通乳。

十八、小儿抽风

多因外感风寒,入里化热,或乳食不节,损伤脾胃,肝木失养,引动肝风所致。

主穴:人中、合谷。

辨证配穴:

1、六气化火,肝热生风:证见口噤唇青,面色青紫,角弓反张,配十宣、风府、大椎、陶道、身柱、大敦点刺出血,以清热凉肝,熄风镇惊。

2、脾胃虚弱,肝失濡养:证见面黄肌瘦,大便溏泄,手足抽搐,配中脘、气海、内关、足三里、三阴交用补法加灸,以培补脾胃,养血柔肝。

十九、耳鸣、耳聋

多因胆火上扰,或肾精不足所致。

主穴:听宫、中渚。

辨证配穴:

1、新病耳鸣、耳聋:为新感外邪,扰动胆火,循经上行,耳窍被蒙,证见头痛面赤,口苦咽干,心烦易怒,舌红苔黄,脉象弦数,配听会、率谷、翳风、侠溪用泻法,清泻胆火,开窍聪耳。

2、久病耳鸣、耳聋:为肾精不足或病后精血未充所致。证见头晕目眩,腰痠遗精,舌质红,脉细弱,配耳门、百会、肾俞、照海用补法,补肾益精,升清聪耳。

二十、牙痛

牙痛有实火、虚火、风火之分。

主穴:下关、翳风、合谷。

辨证配穴:

1、实火牙痛:热在阳明,证见口渴喜凉饮,大便热结,舌质红,苔黄燥,脉洪大,配巨髎、颊车、内庭用泻法,留针20~30分钟,以疏泻阳明,清热止痛。

2、虚火牙痛:多因肾水不足,虚火上炎,证见满口牙痛,并有松动感觉,口干舌燥,脉象细数,配太溪用补法,颧髎、颊车用泻法,留针10~20分钟,以滋阴降火,固齿止痛。

3、风火牙痛:多因素体阴亏,风邪化火,证见头昏目眩,牙痛扩散颜面,如蚁走窜,怕热喜凉,舌红少苔,脉象浮数,配风池、太阳、巨髎、颊车用泻法,留针20~30分钟,以清热驱风,疏经止痛。

二十一、冻疮

主穴:阿是(冻伤局部)

冻疮在手上,配合谷、后溪、中渚;在脚上,配行间、内庭、足临泣、申脉用熨热灸20~30分钟,以温经散寒,行气活血。

二十二、鹅掌风

鹅掌风多因外感风寒,胃中火盛,血液枯燥所致。

主穴:针合谷透劳宫,用烧山火法,并用毛巾两条在开水中浸泡,交替乘热使用,将手包缠20~30分钟,使手出汗,以祛风散邪。

辨证配穴:手掌痒痛,配中渚、后溪用烧山火法,留针20~30分钟,使手掌出汗,以疏风止痒。手掌剥皮,干裂出血或皮肤起泡流黄水,配八邪用烧山火法,阿是(患处)用熨热灸20~30分钟,以疏风活血,除湿止痒。手掌干痒起硬皮,局部涂鲜蒜汁,用熨热灸20~30分钟,以活血润燥,驱风止痒。

二十三、聋哑

聋哑,有先天与后天之分。后天多因肾气未壮,脾气未充,易感外邪,上扰神明,或因治不及时,用药不当,清窍闭蒙,致成本病。

主穴:听宫、哑门。

辨证配穴:

1、全聋哑:以治聋为主。配耳门、翳风、外关、陵下;或听会、耳门、中渚;两组穴位交替使用。听力渐复后,再配上廉泉治疗哑症。

2、半聋哑:聋、哑并治。配合谷、陵下;或耳门、翳风、上廉泉、中渚;两组交替使用,以通窍聪耳。

按:以上仅举常用配穴,在具体治疗时,要按少取勤换,远近配穴的原则,每次针2~3穴为。当听力有些恢复后,即同时治疗哑症,并配合语言训练。


提示:仅供学习交流,非专业人士请勿随意试用。


【作者简介】郑魁山,教授,男,(1918~2010)河北省安国县人。出生于针灸世家,16岁随其父著名针灸专家郑毓琳先生学医, 20岁独立行医,从事临床、科研、教学近70年,一生致力于中国针灸传统针法的研究,以其手法之精湛蜚声中外,有“中国针灸当代针法研究之父”和“西北针王”之誉。历任甘肃针灸学会副会长,甘肃省第四、五、六届政协委员,中国针灸学会、甘肃郑氏针法研究会会长、中国针灸专家讲师团教授、国际针灸医师水平考核委员会委员、日本后藤学院客座教授、英国东方医学院教授,1993年,被国家人事部、卫生部和国家中医管理局遴选为名老中医。


本文摘自《针灸集锦》


点击分享:

用户评价

    • 免责申明:本平台上所有的信息都是收集网络公开的资料,广大朋友要自己判断、谨慎使用,由此产生后果本网站概不负责。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6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号:湘ICP备19025240号-1

      联系电话:18684916737   邮箱:cfl8972@163.com 技术支持:英铭长沙网站建设

      支持中医,赞助一下公益,更好地运营

      微信宝扫一扫赞助

      微信宝扫一扫赞助

      技术支持 英铭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