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阳气不到就是病!养阳,中医有妙方

作者:发布日期:2023-07-18阅读量:349转载量:

阳气不到就是病!养阳,中医有妙方

清代医家沈金鳌著《杂病源流犀烛》,有一个三合汤,治寒聚背部,背心一点疼痛。

本方之三合,包括了乌药顺气散、二陈汤、香苏散。

乌药顺气散疏风顺气,用于一切风气攻来,引起四肢骨节疼痛,遍身顽麻:麻黄、陈皮、乌药、川芎、麸炒枳壳、炮姜等;二陈汤主治湿痰症:半夏、陈皮,白茯苓,炙甘草;香苏散有几个,本方采用的是《世医得效方》中的,治伤寒、伤风、伤湿、伤食:香附 、紫苏、陈皮 、甘草 、苍术。

三个方子一相遇,祛风除湿,顺气消痰的功效便呼之欲出。所以三合汤仅对三妙方作了轻微小动,将乌药顺气散中的炮姜改成干姜,麸炒枳壳改为行气力更强的枳壳,炙甘草改为甘草,另加一味羌活构成。

麻黄15克,陈皮15克,乌药15克,川芎、僵蚕、白芷、桔梗、枳壳、干姜、茯苓、半夏、苏叶、苍术各10克,香附20克,羌活20克,甘草6g。水煎分5~6次服。(剂量供参考)

本方所治,要重视几下几点:

1、背为阳,腹为阴。

背部统摄一身之阳。寒聚背部,说明人体的阳气缺乏。这种情况,就算夏季天气燠热,有些人依然感到背部寒冷。冷凝成一处,成背心一点疼痛。

三合汤中的辛散温通中药占了多数,且看:麻黄陈皮苍术羌活辛苦温,尤其麻黄能鼓舞发动一身之阳气。乌药川芎白芷半夏苏叶辛温散寒,枳壳苦辛酸温行气理气,甘姜辛热温中,合而成一个温暖的大部队。其它仅有四味中药:茯苓甘淡平,僵蚕辛咸平,桔梗苦辛平,香附辛平微苦甘。故而总体性温,打造的就是一个增阳气,散寒气。

2、怪病从痰治。

金元名医朱丹溪对此有论述:“背心一片常为冰冷……皆痰饮所致。”就是说体内水湿运化失常,聚而成痰,影响脏腑经络甚至腠理的畅通,让背部阳气不达。麻黄入膀胱经,外能解表发汗,内能把体内聚积的水湿从便便代谢出去,从而消痰散结。痰结常能影响血行,血不利则为水,反过来又能形成痰结,行气活血的川芎能使血行正常。消痰热,镇静情绪的僵蚕能和血脉。

风是邪气的老大,风邪消了,湿气就没有了领头人,故用白芷羌活祛风除湿。半夏陈皮干姜苍术健脾燥湿,把湿气烘干。茯苓健脾利湿,把湿气从下焦通利出去。苏叶发汗来除湿。共同多角度消除湿气。湿去则痰饮失了供给,无以为继。再用枳壳行气,将内停的痰饮推出去。痰饮内停的坏处想都想得到,所以枳壳的运用是相当广的,很多方子有它。

3、痰阻脏腑经络或是腠理,会导致气机不通,不通则痛。所以名医朱丹溪接下来说:善治痰者,不治痰而治气,气顺则一身之津液亦随气而顺矣。

麻黄解肌发汗,宣泄肺气。

陈皮理肺脾气机。枳壳理脾胃大肠的气机。所谓理,就像理菜,把阻挡气机运行的杂质祛除,这些杂质包括了痰饮,甚至饮食积滞。

乌药是有名的顺气药,所谓顺,有通顺,摆好之意。怎么样达到这一点呢?乌药上能安肺脾,下能温肾散寒,有开郁,活血,消痰之功,气机遇到它,还不得乖乖的行使到自己的路线上。

香附,被称气病的总司令,三焦的气机不通都可用它打通。而且情绪是一切病的根源,香附治气,是以开郁气达成,郁气消了,病也退了。

另有川芎行气祛风,半夏降逆气,再用甘草捏和捏和,让众人力往一处使,共让气机如轮子般滚动起来。

4、本方从内到外,由脏腑到经络肌表,散寒消痰,令阳气贯注,气机顺畅,共达通则不痛。

本方为什么要特别加一味羌活呢?

羌活是风药,鼓动的是热风,使寒气消散,湿气消除,从而舒经络,止疼痛,尤能止上半身的疼痛。

这便是三合汤,治寒聚背部,背心一点疼痛。舌象通常为苔白腻。与此相关,用早上九十点钟的阳光来晒背,也对通畅脏腑经络,散寒消痰理气止痛有好处。另外,背心痛还常和肺病、心脏病有关,可结合具体情况比如胸痛,咳嗽等辨别呢。


提醒:每个人身体情况不同,文章所提供的方子,宜根据情况辨证加减,建议找专业医生指导。

文源:本草方


点击分享:

用户评价

    • 免责申明:本平台上所有的信息都是收集网络公开的资料,广大朋友要自己判断、谨慎使用,由此产生后果本网站概不负责。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6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号:湘ICP备19025240号-1

      联系电话:18684916737   邮箱:cfl8972@163.com 技术支持:英铭长沙网站建设

      支持中医,赞助一下公益,更好地运营

      微信宝扫一扫赞助

      微信宝扫一扫赞助

      技术支持 英铭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