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国医大师张志远治疗耳鸣的常用方药

作者:发布日期:2023-07-04阅读量:1089转载量:

国医大师张志远治疗耳鸣的常用方药

耳鸣是临床常见症,还常伴随听力减退、失眠、心烦、注意力不集中、焦虑、抑郁等临床表现,受困扰的患者越来越多。分享国医大师张志远治疗耳鸣的常用方药,仅供参考。

一、仙女饮

组成:北柴胡30克,白芍30克,砂仁10克(后下),赭石20克(先煎)。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3次口服,多连服10~15天。

功效:疏肝行气,开郁散结。

主治:肝气郁结型耳鸣。耳鸣多因情志不遂所致,临床症状特点为耳鸣如潮声或如雷鸣声,耳部胀闷不适,多伴随情志抑郁、善太息、目眩、胸胁及少腹胀满疼痛且走窜不定、脉弦涩等。

方解:北柴胡入肝、胆经以疏肝解郁,其具有升、降二向性,用量达30克便兼具通降特性,能通调气机、疏散郁结;白芍柔肝敛阴、平抑肝阳,可防止柴胡升散造成伤阴耗血之弊,二者等量配伍,一疏一敛,疏肝而不伤阴血,敛肝而不郁滞气机,达开郁散结之效。但若患者素为口干舌燥、潮热盗汗之阴虚体质,柴胡用量则不宜过大,一般多用6克,以防其伤阴耗血而加重阴虚。砂仁可畅达三焦之气,行气宽中,助柴胡开郁散结。赭石平肝潜阳、降逆下气,耳鸣严重时可用至30克。全方用药精当,通过疏肝、柔肝、平肝畅达气机,重在开郁散结。

加减:耳鸣伴少腹胀满、纳差明显者,加香附、焦神曲各15克理气调中;伴情志抑郁、善太息明显者,加蒺藜10克疏肝解郁。

二、通玄泻青汤

组成:龙胆6克,栀子15克,羌活9克,防风6克,当归6克,川芎9克,竹叶9克,薄荷9克,大黄6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3次口服、每次间隔6小时,耳鸣症状消失即可停服。

功效:清肝泻火,通玄散郁。

主治:肝火炽盛型耳鸣。临床症状特点为耳鸣如潮声或如风雷声,伴头痛、口苦咽干、急躁易怒、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脉弦数等。

方解:根据“火郁发之”,肝火炽盛型耳鸣既要清肝火又要散郁火,其中散郁火在于开通玄府。玄府是遍布人体内外各处的一种微细结构,为气、血、津、液运行的通道,实为万病之源;玄府郁闭,则郁火难以发散而出。此法意在直折肝火,速去其热,防止肝火伤津耗液而出现惊厥之变。

此方由泻青丸化裁而成,方中龙胆清泻肝胆实火,配伍栀子引火热从二便而出,增强清热泻火之力;大黄性通下而又善行周身,通腑泄热兼导气下行,助清肝胆实火。羌活、防风辛温解表,二者作为风药,辛散开泄,可开通郁闭之玄府,引药入肝又可畅达肝气、发越郁火,还可避免龙胆、大黄、栀子因过于苦寒、郁闭玄府致热无出路。薄荷亦为风药,清香升散,疏肝解郁,与羌活、防风配伍可增强通玄散郁、清利头目之效。当归、川芎补养肝血兼活血行气,能防火热煎灼肝血而生瘀之弊。竹叶清热除烦,配伍栀子增强清热利尿之力,给邪热以出路。诸药合用,泻、通、宣并用,刚柔并济,泻肝而不伤肝,开通玄府以散郁火,则肝火得除。

加减:若见耳鸣伴颜面红肿,加大青叶15克,板蓝根30克,绵马贯众15克清热解毒;伴下颌淋巴结炎,加连翘15克,野菊花15克,蒲公英30克清热解毒;消肿散结,伴牙龈肿痛,加生石膏30克,黄芩15克清热泻火,牛膝15克活血止痛。

三、泻肝除湿汤

组成:龙胆15克,黄芩10克,炒栀子10克,泽泻6克,北柴胡10克,连翘10克,金银花30克,夏枯草15克,蒲公英30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3次口服,多连服14~21天。

功效:清利肝胆,除湿通窍。

主治:肝胆湿热型耳鸣。此型耳鸣的临床症状较肝火炽盛型为轻,但病情多缠绵迁延,其特点为耳鸣可伴耳内疼痛或流黄水甚至听力减退,还可伴口苦、眼睛红肿、烦躁不安、失眠多梦、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数等。

方解:此方由龙胆泻肝汤化裁而成,方中龙胆大苦大寒,上清肝胆实火,下泻肝胆湿热,重用以泻火除湿,为君药;黄芩、炒栀子为臣药,能泻火解毒、清热燥湿,加强君药龙胆泻火除湿之力;夏枯草、蒲公英清肝明目、泻火散结,连翘正清肝胆之热,配伍金银花可清热解毒,四药共为佐药;泽泻利水渗湿泻热,柴胡调畅肝胆气机,引诸药归于肝经,共为使药。全方清利肝胆湿热之力较强,祛内里之湿热兼清表热,使火降热清,湿浊得消,耳窍得通。

加减:耳痛或流黄水严重者,加苦丁茶、蔓荆子各10克,清热除湿止痛、清利头目;眼睛红肿明显者,加菊花20克清肝消肿明目;烦躁不安、失眠多梦明显者,加柏子仁30克安神除烦。

四、熄风潜阳饮

组成:天麻15克,钩藤10克(后下),石决明30克,黄芩15克,夏枯草20克,龙骨30克(先煎),牡蛎30克(先煎)。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3次口服,多连服21~28天。

功效:平肝潜阳,清肝熄风。

主治:肝阳上亢型耳鸣。此型耳鸣多发病较急,常于恼怒后发作,临床症状特点为突然耳部轰鸣、时轻时重,伴耳胀耳痛或兼有耳闭塞痛、头痛、眩晕、夜寐不安、大便秘结、小便色赤、舌红苔黄、脉弦数等。

方解:天麻、钩藤平肝阳、熄肝风,石决明加强天麻平肝潜阳熄风之力,又能清肝明目,三药相伍,仿天麻钩藤饮之意;龙骨、牡蛎平抑肝阳、重镇安神,夏枯草、黄芩清肝火、利头目。诸药合用,使肝阳得平,肝风得熄,耳鸣得止。

加减:耳鸣时轻时重者,多为肝风内扰,严重者可加磁石60克潜阳熄风,沉香10克降气纳气以收敛肝气助肝风得平;伴眩晕、呕吐者,加枇杷叶、紫苏子各10克降逆下气或姜半夏10克降逆止呕。

五、定眩除鸣汤

组成:茯苓40克,桂枝10克,白术15克,泽泻20克,生姜10克,姜半夏12克,龙骨20克(先煎),牡蛎20克(先煎),甘草10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3次口服,多连服15天。

功效:健脾利湿,化痰定眩。

主治:脾虚痰阻型耳鸣。临床症状特点为耳中蝉鸣或“呼呼”作响,同时伴头晕,轻者头昏沉重、重者天旋地转,耳内有闭塞憋气感,听力下降,或伴纳差、胸闷痰多、乏力倦怠、呕吐、苔白腻、脉细弱或弦滑等。

方解:此方由苓桂术甘汤合小半夏加茯苓汤化裁而成,方中茯苓健脾益气、利水渗湿,利水而不伤脾阳;桂枝温阳降逆,助茯苓化气以行水消饮;白术补气健脾、燥湿利水;泽泻利水渗湿;姜半夏、生姜温化水湿、化痰止呕;龙骨、牡蛎化痰兼潜镇,陈修园《神农本草经读》赞龙骨与牡蛎同用为“治痰之神品”;甘草健脾益气兼调和诸药。全方健脾气、消水饮、利水湿,则痰无所生,达化痰定眩之功。

加减:耳鸣伴头晕明显、食入即吐者,加大剂量天麻60克平肝熄风、橘红20克理气化痰止呕;伴胸闷痰多明显者,茯苓、龙骨、牡蛎可用至60克;伴耳内闭塞憋气明显者,加细辛6克祛痰通窍。

六、滋肾清火汤

组成:熟地黄15克,山萸肉15克,牡丹皮9克,茯苓6克,泽泻6克,丹参9克,石决明30克,牡蛎30克(先煎),石菖蒲15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3次口服,多连服30~60天。

功效:滋肾益精,清热开窍。

主治:肾精亏损型耳鸣。临床症状特点为病程多大于3个月,发作时昼夜不停、声如蝉鸣,多伴听力下降、腰膝酸软、手足心烦热、失眠多梦、舌红少苔、脉细等。

方解:此方由六味地黄丸化裁而成,方中熟地黄、山萸肉滋阴补肾益精,还可制约阴虚亢动之阳;牡丹皮清热凉血、丹参补血活血,两药合用,清热活血,防熟地黄、山萸肉过补而滞;茯苓、泽泻利水渗湿以达泻热之效;石决明、牡蛎平肝潜阳,肝肾同源,二者调肝以治肾,且牡蛎兼有益阴敛阳之效;石菖蒲芳香开窍、醒神益智,配合他药则寓通于补、寓升于降。全方益肾精、清虚热,通补兼施,达开通耳窍之目的。

加减:若耳鸣伴汗出、头晕目眩,加五味子配伍方中山萸肉增强滋阴之力。五味子养阴固精作用强,临床应用时可加大用量至40克,但需注意少量多次频服,待汗出、头晕目眩之症消失后即停该药。伴腰膝酸软、失眠多梦明显者,加楮实子20克补肾养阴、清肝除烦。

七、补水制木防风汤

组成:生地黄10克,白芍10克,何首乌10克,枸杞子10克,女贞子10克,菊花10克,石决明30克,玳瑁30克(先煎),龙骨30克(先煎),龟甲10克(先煎),鳖甲10克(先煎)。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3次口服,多连服21~28天。

功效:滋补肝肾,平肝熄风。

主治:肝肾亏虚型耳鸣。临床症状特点为耳鸣为蝉鸣或风声、声低,伴烦躁易怒、面红耳赤、多梦、手足心烦热、口干、大便干结、舌红少苔、脉弦细等。

方解:生地黄凉血养阴,何首乌、枸杞子、女贞子滋补肝肾,四药合用,同归肾经,补肾水、滋阴精、清虚热;白芍柔肝养血,菊花清肝火、平肝阳,石决明、玳瑁、龙骨平肝潜阳熄风,此五味功在制木熄风;龟甲、鳖甲滋阴潜阳,凡肾水不足、肝阳亢盛所致耳鸣,均可投予此二药。诸药合用,补中有清,兼以沉降,共补肾水之不足,抑肝阳之亢动,平肝风之内动。

加减:大便干结明显者,加肉苁蓉30克润肠通便;多梦明显者,加竹茹10克除烦安神。


提示:上述方药供大家学习、参考,具体病症治疗还需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


点击分享:

用户评价

    • 免责申明:本平台上所有的信息都是收集网络公开的资料,广大朋友要自己判断、谨慎使用,由此产生后果本网站概不负责。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6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号:湘ICP备19025240号-1

      联系电话:18684916737   邮箱:cfl8972@163.com 技术支持:英铭长沙网站建设

      支持中医,赞助一下公益,更好地运营

      微信宝扫一扫赞助

      微信宝扫一扫赞助

      技术支持 英铭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