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治哮喘验案二则

作者:发布日期:2023-05-07阅读量:268转载量:

治哮喘验案二则

首都国医名师孔光一是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长期从事中医药工作,学验颇丰,善治温热病及各种疑难杂症。在临床中强调新感伏邪致病,治疗多于少阳三焦切入,取法多遵叶、吴,用药轻灵不滞,这在其治疗外感热病和肺系疾病中体现充分。现选取孔光一治疗哮喘方面的两则验案进行对比探讨,以反映其治疗思路。

【医案一】

许某,女,11岁。200933日来诊。诉喘发1周,初低热,痰黄,鼻不利,咽红大,痒痛。4岁始喘,新生儿肺炎,脉细弦滑,苔薄黄尖红,隐点。输液服激素两天。处方:前胡、桔梗、僵蚕、菊花、浙贝、车前子(包)、赤芍各10克,黄芩8克,半夏9克,玄参、连翘、麦冬各15克,陈皮6克,射干、苏子、苏梗各5克,4剂。

36日二诊:服药效好,不喘,咽微痛,便略稀,停服激素。原方去射干,加茯苓15克,4剂。

317日三诊:汗多不喘,去浙贝,加川贝(打)5克,南沙参10克,去苏子、苏梗,10剂。

按:此例喘自幼年,见证是热郁于内,此次喘发是外感所引发。痰黄,鼻不利,痒痛,苔薄黄尖红,隐点,是见痰热郁闭之象。咽喉红大欠利,正是喘发关键之地,故治以宣肺利咽化痰。前胡、桔梗可宣利肺气,僵蚕、射干、苏子梗、半夏、麦冬可调中利咽化痰,以开肺气之闭郁;麦冬合黄芩、连翘、菊花、浙贝清润相合,治内伏之热,并车前子之分利导郁热下达而去,致上下分消之功;全方取义宣上、调中、渗下,所针对是伏热,所调理在恢复肺胃肃降之职。当明确此喘发是以郁热为内因,外感引动而作。而以咽喉为关键,是咽喉为肺胃之门户,所谓“喉主天气”,当以清宣为要;“咽主地气”,是以润降为功。治疗着重肺胃即合升降之义也,气机顺畅,喘自止也。故治疗用药针对性强,效果明显。二诊不喘减去射干,增茯苓健脾化饮,是培土生金之义。三诊见汗多是肺气不足,气阴有损,表气不固也。故以川贝易浙贝,去苏子、苏梗,加南沙参,是增益肺化痰之功,减宣发清热之力,针对痰热一去,虚象继显,随证治之。寥寥数味之变化,药量之增损,治疗之重心已变也。治经三诊,病情稳定,效果显著。

【医案二】

辛某,男,53岁。2010111日初诊。主诉哮喘10余年,夜重,少吸烟则减,冬寒花粉季易犯。日饮酒一斤半,吃肉,饮茶多,便软,尿黄,皮肤挠则起疹,脚热夜露。常年服氨茶碱喷剂,脉弦略数,尺弱,舌中后白。处方:半夏、赤芍、僵蚕、黄芩、白术、车前子(包)各10克,陈皮8克,肉桂、干姜各3克,黄柏15克,知母、款冬花各6克,麦冬20克,细辛2克,茯苓15克,苏子、五味子、甘草各5克。先7剂,继服共19剂。

319号二诊:冬喘少发,未用西药,鼻不畅,白涕,痰减,便可尿黄,脉弦,舌根腻。处方:前胡、桔梗、半夏、僵蚕、黄芩、白术、车前子(包)、南沙参、北沙参、连翘、厚朴各10克,黄柏、茯苓、赤芍各15克,知母、陈皮、苏子梗(各)6克,肉桂3克,麦冬20克,甘草5克,10剂。

按:此例患者哮喘冬春易犯,西药不离其身,病位在肺,十分明确,然合脉症而参,病机是本于脾肾不足,痰饮内停,聚于肺而关乎胃,责其饮酒、嗜茶、吃肉,浊湿内生,气机壅滞,可生痰助热,故治以温肾运脾,理肺化饮。半夏、陈皮、干姜、茯苓、白术以健脾和胃消痰之源,合苏子、肉桂、细辛、款冬花、僵蚕可温肾助肺而化饮;甘草、五味子、麦冬、知母可滋阴液而益肺体,合黄芩、赤芍亦有清热之效,下取黄柏并车前子苦泻清利,利下助上,安肾气,抑相火,达虚实相兼之治。此着重温化,三焦同治。孔光一认为:“卫气源于下焦,资充于中焦,而宣发于上焦。”这种思想在此例治疗中体现较为充分。再诊时温化之效既显,当逢春升之令,去姜、辛、五味等辛温助火之品,而增南北沙参,合麦冬、甘草、知母,既益肺体,又和少阳之火;并及连翘、黄芩、赤芍其清和之力益显,下合黄柏、车前子,协以肉桂之温,成相佐之治。针对痰饮以运脾宣肺为要,仍遵前法,而增以前胡、桔梗、厚朴,力虽不逮于姜、辛,而宣化正符合于节令。彼以温通,此以宣达,是应天时、合脉证,随机而化裁。

讨论

肺主气,司呼吸,主治节,与外界相通;又肺为娇脏,易受不良刺激。故每值春秋交季气候变化较大之际,哮喘多发,各类人群都可见到。孔光一在治疗哮喘时多不会选择成方套药,而是切实从脉证出发,根据患者的实际,来进行辨证施治。以上两例同患喘病,而病机实有不同。一者为儿童,一者是中年。少年儿童,因其脏腑未充,形体未键,肺气薄弱,腠理疏松,一遇外邪,容易发病。又加之儿童多郁火食积,或反复感咳,感邪致伏,逢诱因引动。肺失清肃之性,宣降之能失司,则易发为哮喘。故孔光一在治疗儿童哮喘时强调外感伏邪互为引触,治疗多取轻清通达,化痰清热,着重宣肺和胃,后期增以调脾之力;对于中老年人,下元已虚,故在治喘时当考虑肾气之本。所谓“年过四十,阴气自半,而起居衰也”。故在第二例病案中,孔光一关注痰饮为患,责之肺脾及肾而治,温肾运脾以化痰饮之源,宣肺利咽,以扶肺体之用,达标本同求治之。其治疗之层次较前者深入,此是由病患年龄与体质所决定的,结合病机和发病过程,此两例有新感引触和痰饮内蓄为患之不同,在治疗自当表里分治。


提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患者如有所需,请在中医指导下服用,切勿盲目套方使用。

文:北京中医药大学,李杭洲、宋萌、肖相如。


点击分享:

用户评价

    • 免责申明:本平台上所有的信息都是收集网络公开的资料,广大朋友要自己判断、谨慎使用,由此产生后果本网站概不负责。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6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号:湘ICP备19025240号-1

      联系电话:18684916737   邮箱:cfl8972@163.com 技术支持:英铭长沙网站建设

      支持中医,赞助一下公益,更好地运营

      微信宝扫一扫赞助

      微信宝扫一扫赞助

      技术支持 英铭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