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治痒奇穴

作者:发布日期:2023-04-02阅读量:982转载量:

治痒奇穴

治痒穴是在手腕放下时,从肩膀凹洼,以垂直线而下,该线与乳头的水平线相交处。指压此穴,对于治疗湿疹等骚痒类疾病很有疗效。

位于上臂外侧近端,肩峰直下,与腋前皱襞相平处。左右计2穴。

主治:湿疹、荨麻疹、过敏性皮炎。一般直刺0.5~1.0寸。

一面缓缓吐气,一面按压6秒钟,反复做10次,即可止痒。

其次,以和前面相同的要领一面吐气一面按压“太白穴”,即在脚拇趾下部,大骨外侧的穴位大约按20次。如此,因湿疹而引起的红色斑疹便会消失。带状疱疹,疏通经血、利湿热、针法可以起到疏通局部经络气血、祛邪扶正、缓解疼痛的作用,该方法起效快、疗程短、无副作用,至阳穴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7胸椎棘下凹陷中。有理气宽胸、疏肝和胃、利胆退黄、宽胸利膈作用。

血海穴位于大腿内侧,髌底内侧上2,缓解治疗贫血、风疹、瘾疹、湿疹、皮肤瘙痒、神经性皮炎、丹毒、雀斑等;更年期障碍(更年期综合症),瘦腿、补血养肝、滋润皮肤等。

百虫窝穴(屈膝,在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3寸,血海穴上1寸,患者屈膝取穴。)祛风活血,驱虫止痒。

主治疾病:1、蛔虫病;2、荨麻疹,风疹,皮肤瘙痒症、湿疹等。

直刺0.8~1.2寸,可灸。

腿上有4个止痒穴

不少人,特别是中老年人,一到秋冬,皮肤就痒,其实,每天按揉腿上的四个“止痒穴”可以缓解瘙痒症状。

中医认为,冬季瘙痒多因血虚生风导致,与肝、脾、肾功能不足有关。

1、脾经:血海穴

血海穴是足少阴脾经上的穴位,有“血之海”的意思,位于大腿内侧,髌骨内上缘上两寸。具有调节血液循环、祛风的作用。

2、脾经:三阴交

三阴交是足少阴脾经上的穴位,它就像一个聚会点,肾、肝、脾都必须经过这里才能行走。位于内踝尖上约四指宽的位置,具有活血通络的作用。

3、肾经:太溪穴

太溪穴是肾经上的穴位,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具有补水的作用,水多了,自然克风木。

如果觉得太溪穴位置不好找,可以用涌泉穴来替代,它也属于肾经上穴位,位于足底脚心。需要注意的是,按揉涌泉穴的时候,必须在出现了发热、酸胀感后,再按揉3~5分钟,才会有效果。

4、肝经:行间穴

行间穴是肝经上的穴位,位于足背侧,第一、二趾间,趾蹼缘的后方赤白肉际处。具有平肝祛风、止痒的作用。

四个“止痒穴”,这个冬天,不妨每次按揉3~5分钟,每天3~5次。

此外,秋冬季还可以多吃有养血作用的黑芝麻,有润燥作用的梨、荸荠、胡萝卜、藕,这些食物对缓解冬季瘙痒都有一定的作用。还要注意的是,洗澡水不要太热。(据《健康时报》)

经常会出现瘙痒脱皮等症状,奇痒难忍的时候就会用手抓。

合谷穴:位于手背虎口部位,第二掌骨中点,向食指骨侧按压酸胀处。

阴陵泉穴:位于小腿内侧、胫骨内侧髁后下方的凹陷处。

鱼际穴:手掌面,在第一掌指关节后,掌骨中点的赤白肉际处。

尺泽穴:微屈肘,肘部横纹偏外侧上,肱二头肌腱的桡侧缘。

曲池穴:手肘关节外侧骨边,手肘弯曲成90度,在手肘横纹的外侧尖端上,靠近骨头边缘。

风市:(胆经)治皮肤瘙痒,失眠,风寒,点按拔罐拍打皆可。

蠡沟:(肝经)足厥阴肝经的络穴,别走少阳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5寸,胫骨内侧面的中央。足厥阴肝经的络穴。艾条灸温灸5~10分钟。


提示:文章内容中涉及配方针灸等技术,仅供参考,请勿随意使用。

文源:针尖上的文化


点击分享:

用户评价

    • 免责申明:本平台上所有的信息都是收集网络公开的资料,广大朋友要自己判断、谨慎使用,由此产生后果本网站概不负责。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6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号:湘ICP备19025240号-1

      联系电话:18684916737   邮箱:cfl8972@163.com 技术支持:英铭长沙网站建设

      支持中医,赞助一下公益,更好地运营

      微信宝扫一扫赞助

      微信宝扫一扫赞助

      技术支持 英铭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