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降压药对6则

作者:岳桂华,张栋发布日期:2022-11-15阅读量:835转载量:

降压药对6则

1、钩藤、白芍

主治应用:高血压病属肝阳上亢者。

谢海洲经验:

钩藤甘寒,平肝之力较强,并有清热熄风作用;白芍酸寒入肝经,柔肝平肝,具养肝体而敛肝气、平肝阳,令肝气不妄动之功。

二药合用,白芍偏治肝虚之本,钩藤偏治肝旺之标,标本兼顾,在养肝敛阴的基础上,加强平肝熄风之力,正符合肝“体阴而用阳”之特点。多用于肝阴、肝血不足,肝阳偏亢之头痛、眩晕、急躁易怒等症以及高血压病属肝阳上亢者。(《谢海洲临床经验辑要》)

2、防己、牛膝

主治应用:高血压所致之肝火上炎、头晕头痛目眩等症。

钱远铭经验:

防己辛苦大寒,善走下行,长于除湿通窍,通二便,为治下焦湿热要药。

牛膝苦酸性平,为足厥阴、少阴之药,性亦善下行。《本经》谓其“主治寒湿痿痹,四肢拘挛,膝痛不可屈伸,五淋,堕胎。”

不外取其下行通补肝肾、和脉络、强筋骨之功效。因此,本品与防己相配,清理下焦湿热,通利筋骨痹痛。凡一切下肢因湿热血瘀气滞而致之关节不利、拘挛痹痛等症,均为必用之品。且由其二者性兼苦寒,善于下行,凡高血压所致之肝火上炎、头晕头痛目眩等症,每予重用,可收良效。(《竹堂医镜》)

3、潼蒺藜、白蒺藜

主治应用:肾性高血压。

邹燕勤经验:

邹教授认为控制血压对肾病的稳定至关重要,并指出,对肾性高血压应通过补虚泻实来调整阴阳,补虚即补肾之虚,泻实乃平肝潜阳,为达到这一目的,邹教授主张潼、白蒺藜共用。

潼蒺藜味甘涩性温,入肝、肾经,具有补肾益精、固摄下元的作用,可平补肝肾;白蒺藜苦辛微温,主入肝经,清扬疏宣,最善于平肝潜阳。二者相配,肝肾同治,水木兼顾。余等将此二药用于肾性高血压,屡试不爽。

(任建素,王洵。邹燕勤教授治肾病“对药”应用经验撷要。承德医学院学报,2000;17(4):1411

阎小萍经验:

潼蒺藜味甘涩性温,入肝、肾经,具有补肾固精、养肝明目之用,《本草纲目》曰其“补肾,治腰痛泻精,虚损劳乏。”白蒺藜苦辛平入肝经,清阳疏宣,舒理肝气,又善祛风散结,肝肾同治,水木兼顾,既补肝肾精血之虚,又祛肝肾经留滞之邪,补泻兼施,通经络而止痹痛,并能标本兼顾。

此药对并非治痹之药,但相合同用,药性平和,邪正兼顾,对双髋、臀及坐骨结节的反复交替疼痛,病属肝胆经部位病变者均可加用。

(董秋梅,阎小萍治疗风湿病“对药”辨析。中华中医药杂志,2006;21(8):485

4、何首乌、光慈菇

主治应用:肝肾阴虚型肾性高血压。

赵玉庸经验:

治疗肾性高血压选用制何首乌、光慈菇。

制何首乌长于补肝肾、益精血,此药温而不燥,补而不滞;光慈菇清热解毒,软坚散结,兼有活血化瘀之功。二者配伍滋阴清热,为肝肾阴虚型的肾性高血压探索出医籍中未检出的“药对”。

动物实验结果表明用药后血浆前列腺素PGA2PGE1合成和分泌增多,肾素降低,证实了其降压机理。

(丁应钧,赵玉庸主任医师治疗肾病组方遣药特色。河北中医,1996;18(1):32

5、葛根、豨莶草、夏枯草

主治应用:高血压。

曹玉山经验:

曹老师认为,高血压病的发生多因精神紧张,忧思郁结,或嗜食肥甘,饮酒过度,使阴阳消长失调,尤其是肝肾阴阳平衡失调,导致肝火亢盛、阴虚阳亢、肝肾两虚、痰涎壅盛等证,临床上常见眩晕、头痛。

其治疗的关键在于调理肝肾,清泻肝火,调整阴阳平衡。在药物的选择上,也应紧紧把握补肝肾、清肝火这两个环节。豨莶草补肝肾而不滋腻,亦无温燥助火之弊;夏枯草清肝火而兼有明目作用,两者相配,药味简单,力专而效宏。兼用葛根能升清阳、解肌,清阳升则痰浊降,解肌则肌缓而血压降,三药合用,标本同治,相得益彰。

现代研究证明:豨莶草、夏枯草均能扩张血管,增加利尿作用而降压;葛根有温和的降压作用和改善脑循环及外周循环作用。

(马鸿斌,曹玉山主任医师运用药对经验。新中医,2000;32(6):12

6、黄芪、陈皮

主治应用:高血压病舒张压不易控制,属气虚者。

岳美中经验:

岳老常将黄芪配陈皮用治高血压病舒张压不易控制属气虚者,用药比例十比一,以陈皮之动药防黄芪之滞。

(陈新宇,岳美中老中医遣方用药经验研讨,湖南中医杂志,2007;23(4):62

王绵之经验:

清代李冠山《知医必辨》曰:“可知用药,总要轻重得宜,不可呆泥,况善用补者,补中有少。”

王老师治病多用党参、黄芪、白术等补脾益气,以补为主,但不是一味的呆补,必配伍芳香醒脾健胃之品,如陈皮、木香、制香附、枳壳之类,使补而不滞。如用白术健脾,则加枳壳以消之,有开有合。王老师用黄芪必佐以陈皮,是继承东垣用药特点,其中道理需细加体会。

(蒋燕,王绵之遣药组方规律探讨,中国医药学报,2002;17(2):109


提示: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专业中医人士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用。

注:本文选摘自《名医效验药对:内科卷》,岳桂华、张栋主编,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2008.11


点击分享:

用户评价

    • 免责申明:本平台上所有的信息都是收集网络公开的资料,广大朋友要自己判断、谨慎使用,由此产生后果本网站概不负责。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6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号:湘ICP备19025240号-1

      联系电话:18684916737   邮箱:cfl8972@163.com 技术支持:英铭长沙网站建设

      支持中医,赞助一下公益,更好地运营

      微信宝扫一扫赞助

      微信宝扫一扫赞助

      技术支持 英铭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