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中医治“老风湿”验案二则

作者:沈绍功发布日期:2022-10-29阅读量:559转载量:

【案1】风寒湿邪侵袭经络

吴某,女,30岁,2005317日初诊(惊蛰)。

病史:患者5天前不慎感寒,肘、腕关节疼痛,痛无定处,自服解热镇痛药不见缓解,时值阴雨,疼痛加重,遂来门诊求治。

刻下症见:关节肌肉疼痛,屈伸不利,尤以肘、腕为著,游走不定,时感恶风。

检查:舌质淡,苔薄白,脉浮缓。关节无畸形变色。血沉70mm/h,抗“O1400

辨证:风寒湿邪痹阻经络关节,风为阳邪,善行而数变,其性善窜上行,故而疼痛游走不定,痛位偏上;营卫不和,可见恶风;舌质淡,苔薄白,脉浮缓均为风寒之象。其病位在关节。证属风湿阻络,营卫不和。

中医治“老风湿”验案二则

诊断:行痹。风寒湿邪,侵袭经络证;急性风湿性关节炎。

治法:祛风除湿,活血通络。守《医学心悟》蠲痹汤化裁。

处方:防风10克,秦艽10克,羌活10克,桑枝10克,川芎10克,当归10克,桂枝10克,白芍10克,丹参30克,葛根10克,云苓10克,木香10克,生苡仁10克。

上方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结果:连服7剂后,恶风缓解,关节疼痛减轻,复查血沉降为40mm/h,抗“О”降为1300。风湿渐消,治风先治血,为进一步消除关节疼痛,上方白芍改为赤芍,加丹皮、徐长卿活血祛风、利湿止痛。连服14剂后,关节疼痛明显缓解,查血沉、抗“O”均正常。嘱患者加重时继续服用上方,后未复诊。

按语:《素问·痹论》云:“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本案辨证为行痹,病邪表浅,以实证为主,治重在祛邪,以祛风胜湿、活血通络为主。方中防风异名“屏风”,为治风专药,《神农本草经》赞为“主大风”,作为方中主药;佐以祛风除湿的秦艽;沈师治疗痹证善用引经药,风邪致痹,偏于上肢,配以羌活、桑枝、葛根,使药到病所;桂枝配白芍,含“桂枝汤”之意,通过调和营卫,以祛风缓急止痛。

《医宗必读》云:“治行痹者,散风为主,御寒利湿,仍不可废,大抵参以补血之剂。盖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也。”故用“一味丹参,功同四物”,配以木香、当归理气活血,养血止痛。

外邪致病,当给邪以出路,首先用云苓、苡仁健脾利湿,从中焦脾胃化解;其次投丹皮、赤芍活血化瘀,从营分排邪;最后用川芎活血以行气,更能祛风升散而透窍,伍用葛根以增其功,升清降浊,清阳上升,得以卫外,浊阴下降,得以祛邪,从小便排邪,量最大且更安全。

沈师妙用一味徐长卿,既可行气活血止痛,又能祛风除湿利水;唯其有小毒,故内服用量不宜过大,以10克内为妥。

【案2】寒邪夹湿 痹阻经络

郭某某,女,60 岁,2004123日初诊(小雪)。

病史:肢体关节疼痛伴屈伸不利1年。曾在某医院确诊为风湿性关节炎,经中西药、针灸、理疗治疗,疼痛时轻时重,未见明显缓解。近2周来因下雪,疼痛加重,遂来门诊求治。

刻下症见:关节冷痛,遇寒痛甚,得热稍减,痛势较剧,痛有定处,屈伸不利,形寒肢冷,纳便尚调。

检查:舌质淡,苔薄白,脉弦紧。局部皮色不红,触之不热。

辨证:寒为阴邪,侵袭经络,阻滞气血,经脉不通,“不通则痛”,故关节冷痛,遇寒则痛剧;遇热则寒散,气血得通,故而痛减;寒性收引,致屈伸不利;寒邪致病,则形寒肢冷;舌质淡,苔薄白,脉弦紧均为寒盛痛剧之象。其病位在关节。证属寒湿之邪,困阻经络。

中医治“老风湿”验案二则

诊断:痛痹。寒邪夹湿,痹阻经络证;风湿性关节炎。

治法:温经散寒,祛风除湿。守《伤寒论》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

处方:制附片10克,(先煎)细辛3克,桂枝15克,赤白芍各10克,陈皮15克,伸筋草10克,威灵仙10克,丹参30克,三七粉3克,川楝子10克,元胡10克,鹿角霜15克。

上方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结果:连服7剂后,关节疼痛及形寒肢冷减轻。寒湿渐化,气血渐复,效不更法,增强补气之力,上方加生芪。续进14剂,疼痛明显减轻,已不感形寒肢冷,关节亦可屈伸。

上方加鸡血藤、老鹳草、川断,加强活血止痛之功。连进7剂后,改为每晚服1煎,连服1个月,以资巩固,未再复诊。

按语:《素问·痹论》云:“其寒气胜者为痛痹。”《医宗必读》又云:“治痛痹者散寒为主,疏风燥湿仍不可缺,大抵参以补火之剂,非大辛大温,不能释其凝寒之害也。”

本案辨证为痛痹,治当温经散寒,祛风除湿,麻黄附子细辛汤正合其治。本案无表证,又虑麻黄有升高血压、抑制心功能的副作用,尤其对老年患者要慎用,故弃而不用,易麻黄为温而不燥的鹿角霜,合桂枝温经散寒,加强温通之力;佐细辛增温通之力,但用量不过钱;祛风除湿伍用威灵仙、伸筋草、鸡血藤、老鹳草,但威灵仙刺激胃,应控制剂量在10克以内,如出现胃部不适,要停用或饭后服;三七、丹参、赤白芍活血止痛,且丹参微寒,亦为寒性反佐;川楝子、元胡理气止痛;重用陈皮,一则行气助血,增强止痛之力,二则有天然皮质激素样作用,可治痛痹;生黄芪既补气固表御寒,又补气而助温通;附片祛寒止痛,为治寒湿痹痛的效药,但必须制用。

全方重在温经散寒、通络止痛,佐以行气活血,痛痹乃除。


提示:本文内容及配方仅供参考,如有所需,还需中医辩证而治,切勿盲目套方。


点击分享:

用户评价

    • 免责申明:本平台上所有的信息都是收集网络公开的资料,广大朋友要自己判断、谨慎使用,由此产生后果本网站概不负责。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6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号:湘ICP备19025240号-1

      联系电话:18684916737   邮箱:cfl8972@163.com 技术支持:英铭长沙网站建设

      支持中医,赞助一下公益,更好地运营

      微信宝扫一扫赞助

      微信宝扫一扫赞助

      技术支持 英铭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