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子宫肌瘤四针

作者:发布日期:2022-07-29阅读量:1252转载量:

子宫肌瘤四针:(妇科、还巢)+(新重子、重仙)。

妇科穴定位与取穴:在大拇指第一节之外侧,计二穴,取穴采用三分点法。

针刺角度深度:用0.5寸针,贴于骨旁下针,直刺2~3分,一次两针齐下,谓之倒马针。

还巢穴定位与取穴:在无名指第二节的外侧(靠近小指之侧)正中央点是穴。

针刺角度和深度:用0.5寸针,贴于骨旁下针,直刺2~3分。

新重子定位与取穴:掌心向上,在大拇指掌骨与食指掌骨之间,虎口与掌缘平行下一寸处。

针刺角度和深度:用1.5寸针,直刺,针深1寸。

重仙穴定位与取穴:掌心向上,在大拇指掌骨与食指掌骨之间,新重子穴下一寸,即虎口与掌缘平行下二寸处。

针刺角度和深度:用1.5寸针,直刺,针深1寸。

妇科(诠解发挥)

子宫肌瘤四针

部位:在大指第一节之外侧。

主治:子宫炎、子宫痛(急、慢性均可)、子宫肌瘤、小腹胀、妇人久年不孕、月经不调、经痛、月经过多或过少。

取穴:当大指背第一节之中 央线外开三分,距前横纹三分之一处一穴 ,距该横纹三分之二处穴,共二穴。

手术: 五分针,针深二分,一用两针。

穴名阐释: 本穴专治妇科病,为妇科病首选穴,故称妇科穴。

定位及取穴:妇科穴位于大指背第一节小侧,计二穴,取穴采用三分点法。贴于骨旁下针,针深二分至三分,一次两针齐下,谓之倒马针。

现代解剖:

血管:指掌侧及背侧固有动脉形成之血管网。

神经:桡神经与正中神经之分支指背侧固有神经。肌肉:蚓状肌,骨间肌。

维杰新用:子宫位置不正之屈倾。

解说及发挥:

1、本穴为妇科常用穴,效果显著。配门金或内庭治经痛极有效。配还巢穴,治疗不孕症疗效极佳。余以此组配穴治疗不孕症之夫妻已有数百对之多。

2、本穴能调治子宫位置不正之屈倾。此亦治不孕有效之原因。

3、肺与膀胱通,通于子宫。从临床子宫蓄血之证用桃核承气汤及妇科病用桂枝茯苓丸,此两方皆用桂枝,桂枝为膀胱经药,却能治子宫病,即可证之,重子穴治子宫病亦同此理。

4、手术:贴于骨旁下针,针深二分至三分,一次两针齐下,谓之倒马针。

还巢(诠解发挥)

子宫肌瘤四针

部位:在无名指中节外侧(靠近小指之侧)正中央。

主治:子宫痛、子宫瘤、子宫炎、月经不调、赤白带下、输卵管不通、子宫不正、小便过多、阴门发肿、安胎。

取穴:当无名指外侧正中央点是穴。

手术:五分针,针深一至三分。

注意:禁忌双手同时取穴。

穴名阐释:还巢原来源于凤还巢,原穴有二,在偏中指侧为凰巢,在偏小指侧者为凤巢,后来老师合为一穴,仅取小指侧者之凤巢,并改名为还巢,一穴而有凤还巢之意,顾名思义为治妇科要穴。

定位及取穴: 还巢穴位于阴掌无名指第二节E线,仅一穴,取穴采用二分点法,即无名指第二节靠近小指之侧黑白肉际中点。五分针,针二至三分。

现代解剖:血管:在无名指尺侧,平爪甲根切迹,有指掌侧固有动脉形成的动脉网。神经:布有来自尺神经的指掌侧固有神经。

维杰新用:不孕症。

解说及发挥:

1、本穴在无名指三焦经上,三焦与肾通,本穴能理三焦补肾。

2、无名指之经穴皆能作用于肝。主要系无名指其下部掌面先天卦为巽卦,为阴木,主肝木。

3、本穴因能补肝肾、理三焦、疏肝理气,故治妇科病症甚效。包括子宫痛、子宫瘤、子宫炎、月经不调、赤白带下、输卵管不通、子宫不正、小便过多、阴门发肿、安胎等。

4、本穴配妇科穴,左右交替(即针左妇科配右还巢;针右妇科则配左还巢),治不孕症有极佳疗效。余以本穴配妇科穴,左右交替应用,治愈不孕症使之怀孕者达数百对之多。由于本穴有安胎作用,所以在早期验孕不发达时期,有人不知已怀孕仍续针之而无碍。

5、此穴在指缝至指尖间,善治少腹部之病;如子宫卵巢等,理同食指穴位治疗睾丸。三焦与肾通,本穴在三焦经,能理三焦补肾。

引申:

1、无名指四穴,除三眼穴内开(中指侧)治脾胃(后天坤卦属土)外,外开穴位(无名指侧)皆治肝肾(先天巽卦属木)。此与手指之卦象有关。

2、还巢穴的定位也牵涉到经络,前辈郭家梁1970年的《针灸经穴学》中就附录了董氏奇穴凤巢(靠近中指)及凰巢(靠近小指)(在老师更早的讲义中也是这样附录的,只是只有董门学生才能看到),但在1972年董老师出版的《董氏正经奇穴学》中却只提到位于无名指E线的还巢穴。也就是简化去掉了凤巢,保留了凰巢(靠近小指),并改名为还巢,进针用透针法,事实上是一针两穴,效果更强。为什么去掉了凤巢,保留了凰巢(靠近小指),并改名为还巢呢?这就是把本穴定位在三焦经上,主要还在透过三焦与肾脏通,能理三焦补肾而起治疗作用。三焦经起于无名指爪甲靠小指边(关冲穴),沿着无名指靠小指侧进人液门穴,还巢正位于此一经线上,保留凰巢(靠近小指)是合理的,改名还巢有凤还巢之意,更能凸显其治疗妇科的效用。

重子(诠解发挥)

子宫肌瘤四针

部位:虎口下约一寸,即大指掌骨与食指掌骨之间。

主治:背痛、肺炎(有特效)、感冒、咳嗽、气喘(小孩最有效)。

取穴:手心向上,在大指掌骨与食指掌骨之间,虎口下约一寸处是穴位。

手术:一寸针,针深三至五分。

穴名阐释:重者,一起并用也,如三重穴之重。部位在艮卦(见卦象图),艮者山也。仙子者,喻其效果高也。

定位及取穴:五指并拢,阴掌食指之中央线(即图之C线)之延长线,与大拇指本节高骨做-垂直线之交叉点,即重子穴。自重子穴与掌缘平行斜下一寸即重仙穴。

现代解剖:

血管:指腹侧及背侧动、静脉血管网。

肌肉:对掌拇肌、屈拇短肌、外展拇短肌。

神经:正中及桡神经之表浅支,正中神经之末梢支。

维杰新用:治疗肩痛颈痛、落枕,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痰稠不易咳出,子宫瘤、卵巢炎,胸痛。

解说及发挥:

1、取穴及作用均详见“重仙穴”之诠解及应用,本穴为治疗背痛兼颈肩痛之特效针。

2、当颈背肩有疼痛时,重子穴及重仙穴常有青筋浮现,既能反映病变,也能以之治疗该病。

重仙(诠解发挥)

子宫肌瘤四针

部位:在大指骨与食指骨夹缝间,离虎口两寸、与手背灵骨穴正对相通。

主治:背痛、肺炎、退烧、心跳、膝盖痛。

取穴:当大指骨与食指骨之间,距虎口两寸处是穴。

手术:一寸针,针深三至五分。

运用:重子、重仙两针同时下针,为治背痛之特效针。

穴名阐释:重者,一起并用也,如三重穴之重。部位在艮卦(见卦象图),艮者山也。仙子者喻其效果高也。

定位及取穴:五指并拢,阴掌食指之中央线(即图之C线)之延长线,与大拇指本节高骨做-垂直线之交叉点,即重子穴。自重子穴与掌缘平行斜下一寸即重仙穴。

现代解剖:

血管:指腹侧及背侧动、静脉血管网。

肌肉:对掌拇肌、屈拇短肌肌腹之间,外展拇指腹内。

神经:正中及桡神经之表浅支。正中神经之末梢支。

维杰新用:肩痛、颈痛、落枕,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痰稠不易咳出,子宫瘤、卵巢炎,胸痛。

1、手术:董师原写一寸针,针深三至五分。余个人经验一寸半针,针深一寸,般针——针(重子)即可,二针同时下针,效果更佳。

2、两穴单用皆治背痛。并用(两针起针谓之倒马针)效果更为速捷,尤其治疗膏肓穴部位之疼痛,效果更是较一般穴位高出许多。重子、重仙两穴同时下针,为治背痛之特效针。

3、透过肺与膀胱通,治肩背痛,本穴为治肩背痛之特效针,治疗颈痛亦有效。可以说治颈肩背痛皆特效。维杰四十年来以此穴治疗落枕患者不下百例,均有立竿见影之效,配承浆穴效果更佳、更速。

4、本穴位于八卦艮卦之处,艮为山,艮主背,腿上之承山穴亦主背痛。凡有肩背痛及颈肩强硬,此处皆有明显青筋反应,病越重青筋越明显,此为董老师以此两穴治疗背痛之缘起,维杰常以此处青筋之走向,诊断颈肩背痛。

5、本穴接近肺经鱼际穴,在肺经范围,对肺炎,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痰稠不易咳出,针之亦有效。能治肺炎、退烧,系因本穴与鱼际穴位置接近,五行同性,鱼际穴为肺经荥火穴,善治肺热及外感之病,本穴亦同。

6、肺主肩背及胸背,本穴治疗胸痛亦有效。可以说治疗胸背肩痛皆有效。根据手掌小太极,本穴对应于胸背部,也是能治胸背之原因。治疗胸背有双重效果,允为治疗胸背痛之特效针。

7、透过肺与膀胱通,可治子宫病。重仙穴能治子宫病变,经络系透过肺与膀胱通而治子宫:①子宫蓄血之证用桃核承气汤及桂枝茯苓丸等人太阳经之方剂甚效,即可证之。②膀胱经井穴至阴穴灸之能纠正胎位不正,针之能治难产,盖能开子宫窍也,此又一证明膀胱经通于子官之例。而根据中太极及手太极,本穴对应于小腹子宫及阴部,也是能治子官病之原因。重仙穴下见及青筋及隆起诊断子宫后倾及子宫肌瘤等子宫病甚为准确,以之治疗亦甚效。此外治疗卵巢炎亦有效。

8、本穴治疗膝痛效果亦佳,根据手掌三焦分位,对应于下焦,为此穴之所以能治膝痛及腿痛的原因。

9、本穴治疗书痉亦极有效,余曾治某患者因渴酒后,手指拘挛不伸,针对侧重子、重仙立即见效。如病久者可在患侧尺泽穴泻针加强效果更佳。本穴也可治疗半身不遂。

10、本穴接近肺经荥穴鱼际,鱼际为肺经火穴有金火两性,能理肺强心,作用于心肺(另见本人十四经著作有关鱼际穴之叙说)。

引申:

1、维杰曾问过老师,这两个穴为什么叫做重子、重仙?老师一翻手,指着重子重仙所在的掌丘说:“你看像不像一座山,重重高山,山上有仙子,就这么简单。”又说:“这个重也是一起用的意思。”看看董氏奇穴取名多么直观,不但穴位所在有易理卦象,取名亦合乎易简之理。而老师的书上“运用”部分特别提到“重子、重仙两针同时下针,为治背痛之特效针”。这是手掌上唯一提到两针同时下针的穴位(手指部位则只有妇科穴写明一用两针),也为“重”字下了脚注。

2、老师唯一一本正式著作中,只有在两个地方特别提到回马针,一是后椎首英。一是三重穴,特别强调三重穴三针同时下针,则更证明此“重”为重叠、重复,倒马同时下针之意。


提示:文章内容中若涉及配方针灸等技术,仅供参考,非专业人士,请勿随意使用。


点击分享:

用户评价

    • 免责申明:本平台上所有的信息都是收集网络公开的资料,广大朋友要自己判断、谨慎使用,由此产生后果本网站概不负责。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6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号:湘ICP备19025240号-1

      联系电话:18684916737   邮箱:cfl8972@163.com 技术支持:英铭长沙网站建设

      支持中医,赞助一下公益,更好地运营

      微信宝扫一扫赞助

      微信宝扫一扫赞助

      技术支持 英铭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