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伤寒论中可以治疗“上热下寒”的5个方子

作者:发布日期:2022-07-28阅读量:946转载量:

上热下寒证为证候名。指泛指上部有热,下部有寒的证候。多为阳盛于上,阴盛于下。证见胸中烦热,频欲呕吐,腹痛喜暖,大便稀薄等。亦指下元虚寒,阳气上越之证,证见足胫寒冷,而反微红似酣,兼见形寒,脉沉细,或伴大便泄泻,又称戴阳,为虚脱证候之一。

伤寒论中可以治疗“上热下寒”的5个方子

经方中有5首,可用于治疗“上热下寒证”

1、栀子干姜汤→胃热脾寒证

组成服法:栀子9克(劈),干姜6克。以水400毫升,煮取150毫升,去滓,分二服,温进一服。得吐者,止后服。

功能主治:治伤寒,医以丸药下之,身热不去,微烦者。

2、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寒热格拒证(上热被下寒格拒,脾胃升降失常)

组成服法:干姜、黄芩、黄连、人参各6克。

上药四味,以水900毫升,煮取300毫升,去滓,分二次温服。

功能主治:治上热下寒,寒热格拒,食人则吐。

3、麻黄升麻汤→阴阳两虚之上热下寒,虚实错杂证

组成服法:麻黄7.5克(去节),升麻3.5克,当归3.5克,知母2.5克,黄芩2.5克,萎蕤(一作菖蒲)3克,芍药2克,天门冬2克(去心),桂枝2克(去皮),茯苓2克,甘草2克(炙),石膏3克(碎,绵裹),白术2克,干姜2克,水2升,先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入余药,煮取600毫升,去滓,分三次温服,每次相隔约1~2小时。汗出愈。

功能主治:治伤寒六七日,大下后,寸脉沉而迟,手足厥逆,下部脉不至,咽喉不利,吐脓血者。

4、乌梅丸(正气虚损的上热下寒证)

组成服法:乌梅300枚,细辛84克,干姜140克, 黄连224克,当归56克,附子84克(去皮,炮),蜀椒56克(出汗),桂枝(去皮)84克,人参84克,黄柏84克。

上十味,各捣筛,混合和匀;以苦酒渍乌梅一宿,去核,蒸于米饭下,饭熟捣成泥,和药令相得,纳臼中,与蜜杵二千下,丸如梧桐子大。空腹时饮服10丸,一日三次,稍加至20丸。

功能主治:温脏安蛔。治蛔厥。脘腹阵痛,烦闷呕吐,时发时止,得食则吐,甚至吐蛔,手足厥冷,或久痢不止,反胃呕吐,脉沉细或弦紧。现用于胆道蛔虫病。

5、黄连汤(胃热肠寒证)

组成服法:黄连9克,甘草9克(炙),干姜9克,桂枝9克(去皮),人参6克,半夏6克(洗),大枣12枚(擘)。

上七味,以水1升,煮取600毫升。去滓温服,昼三次,夜二次。

功能主治:平调寒热,和胃降逆。治伤寒,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腹中痛,欲呕吐者。

(以上用方请遵医嘱)


文源:经典国医学堂,赵老师


点击分享:

用户评价

    • 免责申明:本平台上所有的信息都是收集网络公开的资料,广大朋友要自己判断、谨慎使用,由此产生后果本网站概不负责。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6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号:湘ICP备19025240号-1

      联系电话:18684916737   邮箱:cfl8972@163.com 技术支持:英铭长沙网站建设

      支持中医,赞助一下公益,更好地运营

      微信宝扫一扫赞助

      微信宝扫一扫赞助

      技术支持 英铭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