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前胡汤合泻白散加味治顽固性咳嗽

作者:发布日期:2022-06-27阅读量:683转载量:

刘天骥是河南中医药大学附属驻马店市中医院主任中医师,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工作近50年,有着丰富的教学和临床经验,对经方有独到见解。笔者跟诊时发现刘天骥不仅善用经方,还善用时方,在治疗疑难杂病时常应用合方。现将刘天骥运用前胡(竹叶)汤合泻白散加味治顽固性咳嗽的经验介绍如下:

前胡(竹叶)汤出自《备急千金要方·胸痹第七》,原书记载此方主胸中逆气,心痛彻背,少气不食。原方:前胡、甘草、半夏、芍药各二两,黄芩、当归、人参、桂心各一两,生姜三两,大枣三十枚,竹叶一升。

从方药组成来看,前胡(竹叶)汤方证病机有太阴胃虚水饮,阳明热,津伤,营血虚瘀。(《经方辨治法度》)泻白散出自《小儿药证直诀·卷下诸方》,原书记载此方治小儿肺盛,气急喘嗽。

前胡汤合泻白散加味治顽固性咳嗽

原方:地骨皮、桑白皮炒各一两,甘草炙一钱。

《古今名医方论》曰:“经云,肺苦气上逆,上逆则上焦郁热,气郁生涎,火郁生热,因而治节不行,壅甚为喘满肿嗽。泻白者,正金之令,驱气之逆,非劫金而泻之也,法使金清则气肃。”桑白皮,禀西方燥金之气,甘辛能入肺而泻气之有余;地骨皮凉平,调不足之阴,能清阴中之火,滋肾子以清母;甘草益土和中,且生能泻火,补母土以食子,泻补交致,金元自正;于以佐桑皮而行诸气之愤郁,鲜不达矣,较之黄芩、知母,苦寒伤胃者远矣。

现举临床验案如下:

刘某,男,10岁,2019117日初诊。患者咳喘已3年有余,曾服西药止咳药及抗生素,稍减缓,而后仍反复发作。现症见:咳嗽,气短,咯黄痰,痰质黏稠,咽干,咽痒,口唇干燥,纳呆,二便调,舌质红,苔薄黄,脉弦略数。证属胃虚肺气上逆,肺热咳嗽。治宜清泻肺热,降逆止咳化痰。投以前胡(竹叶)汤合泻白散加味。

处方:前胡10克,淡竹叶10克,当归6克,清半夏9克,人参6克,甘草6克,黄芩6克,生姜15克,大枣10克,赤芍12克,肉桂3克,桑白皮10克,地骨皮10克,鱼腥草10克。3剂,水煎服,日1剂,分2次温服。

20191110日二诊:其家长诉,服上药1剂后,咳嗽咳痰、咽干咽痒即消失,现已3剂服完,询问是否再服药以巩固疗效,又上方稍作改动,继服7剂。2020112日,患儿来看皮肤病时述其1年来咳嗽未复发。

【按】本案患儿咳嗽,西医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由于长期反复咳嗽致胃气虚而肺气上逆而咳,与前胡(竹叶)汤证的病机契合,故取效甚捷。

方中前胡、半夏、黄芩、赤芍除痞结,散寒热,降饮夹气逆,推陈致新。前胡既祛痰以除肺气之壅塞,又能降气止肺气上逆,为“消痰嗽之要药”(《本草汇言》),故为君药。半夏既燥湿化痰,又降逆散结,为治湿痰咳嗽要药;黄芩为清肺火及上焦实热,治咳嗽痰稠之主药;赤芍降气、解热、散瘀;生姜温肺散寒,化痰止咳;当归《神农本草经》谓其“主咳逆上气”。肉桂散寒而引火归元;竹叶清热除湿,《名医别录》云其“主胸中痰热,咳逆上气。”人参、甘草、大枣益气补中以治胃气虚。肺为娇脏,不耐寒热,病本属寒,郁而化热,而形成寒热错杂,虚实并见的顽咳。

根据患者咽干、咽痒、口唇干燥、舌红苔薄黄、脉弦略数,诸症属肺热咳嗽,治宜清泻肺热,止咳化痰,故合泻白散治之。

桑白皮甘寒性降,专入肺经,善清肺热,泻肺气,平喘咳;地骨皮甘寒入肺,与桑白皮相伍共奏清肺泻热,以使金清气肃。鱼腥草辛散寒清,专归肺经,长于清泻肺火,为治肺热咳嗽之要药。

诸药配伍,寒热并用,攻补兼施,祛邪不伤正,紧扣顽固性咳嗽之病机,故疗效显著。


文源:经典国医学堂,赵老师


点击分享:

用户评价

    • 免责申明:本平台上所有的信息都是收集网络公开的资料,广大朋友要自己判断、谨慎使用,由此产生后果本网站概不负责。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6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号:湘ICP备19025240号-1

      联系电话:18684916737   邮箱:cfl8972@163.com 技术支持:英铭长沙网站建设

      支持中医,赞助一下公益,更好地运营

      微信宝扫一扫赞助

      微信宝扫一扫赞助

      技术支持 英铭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