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医圣张仲景仅用5味中药,温脾肾、助阳气、祛水邪

作者:周浅发布日期:2022-05-28阅读量:2425转载量:

在《续名医类案》中,记载了这样一则病例,医家吴孚先诊治赵太学,赵太学患有水气咳嗽并且经常发生喘息病症,一开始误以为是伤风了,便用祛风解表的方药医治。

但是患者的病情不仅没有得到缓解,反而还加重了,同时还出现了脸面浮肿,最后却用了一个温中镇水的方剂,让所有的病症都得到了缓解。

这个古代中医治验录里面所说的这个温中镇水的方剂,就是真武汤,是医圣张仲景在《伤寒论》里的经典名方。

医圣张仲景仅用5味中药,温脾肾、助阳气、祛水邪

其实案中赵太学的病症主要是因为脾肾阳虚、水气内停所导致的。

但是刚开始的医生误以为是伤风,以风药诊治,使得体内的正气受损,阳气越来越虚弱,出现了病情加重的局面。

而吴孚先诊治时,便以真武汤让患者的肾气恢复,气机通畅运行,脾气旺盛,水液有所遏制,起到缓解症状,治疗疾病的目的。

在医圣张仲景所传下的诸多方剂里,真武汤其实是一个十分奇妙的存在。它是对抗脾肾阳虚的经典良方,同时方药配伍也是蕴藏着诸多奥秘。

医圣张仲景仅用5味中药,温脾肾、助阳气、祛水邪

在《伤寒论》里,真武汤主要针对的病证有两大类,每一类都充分展现了真武汤的临床实力。

那么,真武汤所针对的究竟是哪两大病证呢?我们不妨一起来了解一下。

1、阳虚水泛证

患者会出现小便的不利,四肢的沉重疼痛,浮肿,尤其是腰部以下,症状最为明显。同时伴有畏寒肢冷、腹部疼痛、下利,又或者出现咳喘、呕吐等症状。

2、太阳病证

由于发汗的方法不得体,阳不化水,在汗液排出体外之后,症状仍然不能缓解。

患者依旧出现发热、甚至心悸头眩,身上的筋肉跳动,大脑一瞬间出现空白,想要用手按着地面来稳固身体,好像要摔跤的样子。

其实这两个病证都与脾肾阳虚、水湿泛滥有一定的关系。

医圣张仲景仅用5味中药,温脾肾、助阳气、祛水邪

脾阳虚弱会让水湿难以运行,最终停聚在体内,肾阳虚导致气化困难,造成体内的水湿泛滥。肾阳虚衰,气化的运行也会失常,水气内停,不能让小便正常的排出体外。

体内含有大量的水湿,溢于肌肤体表,因此患者出现四肢的疼痛和浮肿。

如果太阳病发汗太过,容易伤及体内的阳气。同时又会耗损体内的津液,津液枯少,阳气大虚,筋脉失去濡养,就会导致筋肉瞤动,振振欲擗地,阳虚水泛,上凌于心,从而导致心神不宁。因此,在治疗上需要温肾助阳、健脾利水。

那么,真武汤究竟是由哪些中药组成的呢?

按照《伤寒论》记载,全方由“茯苓三两,白芍三两,白术二两,生姜三两,炮附子一枚”五味中药组成。

医圣张仲景仅用5味中药,温脾肾、助阳气、祛水邪

全方用到了利水渗湿药,也用到了温阳补肾药,两类中药的共同作用,达到缓解病症、治疗疾病的目的。

药方中的附子大辛大热,既可以温阳助肾,又可以化气行水。同时白术可以健脾燥湿,茯苓利水渗湿,这两味中药同用,让脾气得到恢复,湿邪顺着小便排出体内。

生姜辛温,既可以帮助附子温阳散寒,又可以和茯苓、白术一起宣散水湿,同时还可以和胃降逆止呕。

但要说全方最妙的中药,不得不说,非芍药和附子莫属。芍药酸性收敛,在真武汤中主要有着这四大用途:

医圣张仲景仅用5味中药,温脾肾、助阳气、祛水邪

一是《神农本草经》所说的芍药可以“利小便”,《名医别录》也说芍药可以“去水气,利膀胱”,所以,芍药有着“利小便、行水气”的作用。

二是柔肝缓急,缓解腹痛。

三是敛阴舒筋,缓解筋脉的拘急跳动。

四是防止因为附子的燥热伤及阴血,以便于“久服缓治”。

附子这味中药,堪称是医家爱恨交织的一味奇药,尤其是在真武汤中,堪称奇妙。正如清代名医罗美所说,“脾家得附子,则火能生土,而水有所归矣”,这便是一招“补土治水”,“肾中得附子,则坎阳鼓动,而水有所摄矣”,这便是“鼓阳摄水”之法。

医圣张仲景仅用5味中药,温脾肾、助阳气、祛水邪

虽然真武汤以辛热药为主,但是配合苦燥渗利的中药,加入少量的酸柔收敛的佐药,便能发挥泻中有补、标本兼顾的妙用。

总体来说,真武汤的配伍原则是“温脾肾以助阳气、利小便以祛水邪”,尽管全方仅仅五味中药,但却发挥了超乎寻常的作用,展现了经方无穷的力量。


点击分享:

用户评价

    • 免责申明:本平台上所有的信息都是收集网络公开的资料,广大朋友要自己判断、谨慎使用,由此产生后果本网站概不负责。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6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号:湘ICP备19025240号-1

      联系电话:18684916737   邮箱:cfl8972@163.com 技术支持:英铭长沙网站建设

      支持中医,赞助一下公益,更好地运营

      微信宝扫一扫赞助

      微信宝扫一扫赞助

      技术支持 英铭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