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散肝寒行肝气的古中医方

作者:发布日期:2021-11-03阅读量:2467转载量:

海外国医

男子私密部位与小腹均归肝经,若肝气郁滞,那两处便极易交通堵车。

寒主收缩,最喜欢蜷成一团不运动,最喜欢在这个堵车的地方睡大觉,合成肝经寒凝气滞之症。

小肠疝气,睾丸炎、附睾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等,都可因此症而起。以舌淡苔白,脉沉弦为辨证要点。

肝气

天台乌药散,出自金元名医李杲撰《医学发明》,能行气疏肝,散寒止痛,用治上述症状。

组成:天台乌药、木香、小茴香(微炒)、青皮(汤浸,去白,焙)、高良姜(炒)各15g、槟榔(锉)9g,川楝子、巴豆各12g。

且看本方如何起效。

首先,身体是个大环境,气机堵车于肝经,肺气脾气肾气均会受连带影响。

掌舵的乌药辛香善行,肝肺脾肾膀胱经不顺之气,都可派它理一理,顺一顺。并以其温通,散寒止痛。之所以特意标注天台乌药,是因天台山生长的乌药是乌药中的明星,品质最佳。

大人物后面总有个贴身助手,乌药全面撒网顺气,辛香又散寒的小茴香重点出击,温肾暖肝和胃,行气止痛。避免肝不好导致肝胃不和,避免影响同源之肾。

青皮青色入肝,苦燥辛香温通,是疏肝破气,消积化滞的能手。既能温通肝经除寒凝气滞,又能令肝胃相和。

高良姜辛热,温胃散寒,消食止痛。让后天之本脾胃运化得力。

木香辛香苦燥温通,行气降逆,利肝胆止痛,健脾消食。可行心腹一切滞气。

三药默契配合小茴香,将乌药的指挥落在实处,并助乌药的力量更强大,加强其行气疏肝,散寒止痛之功。

槟榔辛香苦燥温通,行气导滞,直达下焦而破坚。有定痛和中,通肠逐水,制肥甘毒之妙。

川楝子味苦性寒,善入肝经,疏肝气,泻肝火,去湿热。就像热天刮来些微凉风,与上药之辛温形成反佐。同时它还能泻心火益肾。而心与小肠相表里,故为心腹痛及小肠疝气要药。

巴豆辛热,能入胃泻寒积,入大肠行水利窍。是有名的泻药。

方中制作方法为川楝子与巴豆同炒后去巴豆而用川楝子,辛热之巴豆一可制川楝子苦寒之性,二可增其行气散结之力。二药与直达下焦逐水之槟榔共助上药完成工作,并有引药入病所之妙。

诸药合力,辛行温通并苦燥降泄,既可使寒凝得散,气滞得疏,又可使肝络调和。共治小肠疝气,睾丸炎、附睾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等。

关于小肠疝气,是指小肠从腹股沟的缺损处移位成肿块。

小肠的主要功能为接受经胃运送过来的饮食物并继续进行消化,好的用来营养全身,浊液运往下一站。主水液。

肝主疏泄,调畅气机,有利于三焦水道的通利,协调水液代谢。

寒为阴邪,阻遏阳气,阳虚不能化气行水,会致小肠分清泌浊的功能受影响,转而影响肝气协调水液,并使肝气不畅,令肝之宗筋所聚无能。宗筋,循行于体表,联贯于肌肉之间,会合于前阴部,也指男子生殖器。由此阴囊冷缩,牵引小肠移位并疼痛。

治需散寒除湿行气、软坚止痛。乌药带领下的诸药正有此功。

又心与小肠相表里,心火不除则顺移小肠。故治小肠疝气,又需去心火。而川楝子之去心火又去肝火,可谓治疝气要药。

尤其川楝子与巴豆相配,可将疝气之肿块去掉并止痛。

关于睾丸炎、附睾炎。由前所述阴器为宗筋之汇,而肝主筋,本方散肝经气滞寒凝,正可间接用治这两种炎症。

关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本方既舒肝顺气,又多药入脾胃温胃散寒,健脾消食,可令肝胃相和,肠胃舒适。

天台乌药散用法服法:

古代用法:上八味,先将巴豆微打破,同川楝子用麸炒黑,去巴豆及麸皮不用,合余药共研为末,和匀,每服3g,温酒送下。

现代用法将巴豆与川楝子同炒黑,去巴豆,与它药水煎取汁,冲入适量黄酒服。此为三次之量。


点击分享:

用户评价

    • 免责申明:本平台上所有的信息都是收集网络公开的资料,广大朋友要自己判断、谨慎使用,由此产生后果本网站概不负责。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6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号:湘ICP备19025240号-1

      联系电话:18684916737   邮箱:cfl8972@163.com 技术支持:英铭长沙网站建设

      支持中医,赞助一下公益,更好地运营

      微信宝扫一扫赞助

      微信宝扫一扫赞助

      技术支持 英铭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