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张仲景名方:十枣汤

作者:发布日期:2021-05-31阅读量:5580转载量:

今天要介绍的方子可以治疗胸腔积液、心包积液、肺炎、肝硬化腹水、肾炎水肿,以及胃酸过多、颅内压增高症、精神分裂症等属水饮壅实,正气不虚者。看看都是些要人命的疾病,俗话说重病的需猛药,这剂猛药就是出自医圣张仲景之手,堪称现今攻逐水饮力量最强的方子,它就是十枣汤。

【组成】芜花、熬甘遂、大戟各等分。

【用法】上三味,等分,各别捣为散,以水一升半,先煮大枣肥者十枚,取八合,去滓,纳药末。强人服一钱匕,羸人服半钱,温服之,平旦服。若下后病不除者,明日更服,加半钱。得快下利后,糜粥白养。

现代用法:上三味等分为末,或装入胶囊,每服0.5~1克,每日1次,以大枣10枚煎汤送服,清晨空腹服。得快下利后,糜粥自养。

张仲景名方:十枣汤

《素问·经脉別论》云:“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此谓人体津液吸收、输布排泄之常。

《圣济总录》卷63曰:“三焦者,水谷之道路,气之所终始也。三焦调适,气脉平匀,则能宣通水液,行入于经,化而为血,溉灌周身。三焦气涩,脉道闭塞,则水饮停滞,不得宣行,聚成痰饮。”故凡外感或内伤等因素,致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三焦水道不利,津液内停,化为痰饮。

悬饮,乃水饮停聚于胁下所致,即《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所说“饮后水流在胁下,咳唾引痛,谓之悬饮”也。

胸胁为气机升降之道路,水饮之邪停聚于胁下,脉络受阻,气机不利,故胸胁作痛。

咳唾时牵引胸胁经脉,故咳唾胸胁引痛,甚则胸背掣痛不得息。

肺居胸中,肺气喜宣发肃降,水饮上迫于肺,致肺气不利,宣降失常,故短气、咳嗽。

饮为阴邪,随气流行,水饮犯胃,胃失和降,故干呕。

头为诸阳之会,水饮阻滞,清阳不升,故头痛目眩。

水饮之邪泛溢肌肤,则一身悉肿。

水势下趋,故腰以下肿甚。

饮停脘腹,气机阻滞,故腹胀喘满。

饮阻水道,故小便短涩。

饮阻肠道,传导失职,故大便秘结。

舌苔白滑,为水饮之候;脉沉弦者,沉主里,弦主饮主痛也。

综上所述,本方主治诸证,虽临床表现各异.但均因水饮壅盛于里,饮邪凝聚所致。主要用来治疗悬饮和水肿。临床以咳唾胸胁引痛,或水肿腹胀,二便不利,舌苔白滑,脉沉弦为证治要点。

张仲景名方:十枣汤

本方治证系水饮壅盛于里,上下泛溢所致。

当此之时,非一般化饮、渗湿之法所能胜任。倘不及时先导其水,以杀其势,将不免有泛溢伤正之虞,必攻之逐之,使水饮之邪有所宣泄。根据《素问·至真要大论》“留者攻之”的治疗原则,《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指出:“病人腹大,小便不利,其脉沉绝者,有水,可下之”,故投峻剂攻逐之品,以泻水逐饮。

攻逐水饮之品,首推甘遂、大戟、芫花。

《神农本草经》卷3谓甘遂“主大腹疝痕,腹满,面目浮肿,留利水谷道”;《景岳全书·本草正》卷48谓之“专于行水,能直达水结之处,如水结胸者,非此不能除”。

大戟“性峻烈,善逐水邪痰涎,泻湿热肿满”(《景岳全书·本草正》卷48)。

较之甘遂,攻泄之力更强。

芫花“消胸中痰水,喜唾,水肿”(《名医别录》),“治水饮痰癖,胁下痛”(《本草纲目》卷17)。

由此可知,方中甘遂苦寒有毒,善行经隧络脉之水湿;大戟苦寒有毒,善泻脏腑之水邪;芜花辛温有毒,善消胸胁伏饮痰癖。

三约药性峻烈,通利二便,攻逐水饮,除积聚,消肿满之功虽问,但各有专攻,合而用之,相济相须,泻周身上下、内外之水饮,其功甚著。

正如柯琴所说:“甘遂、苊花、大戟,皆辛苦气寒而禀性最毒,并举而任之,气同味合,相须相济,决渎而大下,一举而水患可平矣”(《伤寒来苏集·伤寒附翼》卷上)。

由于三药峻猛有毒,易伤正气,故方中配以大枣十枚煮汤送服,既可顾护脾胃,培土制水,又能甘缓解诸药峻烈之性及毒性,减少药后反应,使邪去而不伤正。合而用之,共成峻逐水饮之良方。

本方配伍大枣,寓意深刻,体现了“攻邪勿忘扶正”的组方配伍特点。

因本方攻逐之力其猛,且方中甘遂等三味逐水药毒性较强,故仲景对其服药剂量的要求甚为严格,“强人服一钱匕,赢人服半钱”,如泻后水饮末尽去者,次日渐加再服,总以快利为度,不可过剂。如药后水饮尽去,则应以调补脾胃之品巩固疗效。《本草纲目)17亦指出:“芫花、甘遂、大戟之性,逐水泄湿,能直达水饮窠囊隐僻之处,虽徐徐用之,取效甚捷。不可过剂,泄人真元也。

原书方后注云:“得快下利后,糜粥自养”,含意深长。甘遂等三药攻下逐水,用皆有毒性,峻下之后,必伤胃气,故用糜粥调养,一则以谷气充养胃气,再则使胃气得充,而饮不复作。又示大泻下之后,宜调摄饮食,不可骤进油腻等不易消化之食物,以免重伤胃气。

【使用注意】

1、水饮由外邪而致或外邪引动内饮而发者,须俟“表解者,乃可攻之”(《伤寒论》)。病证初起而有寒热表证者,可先用小青龙汤解表兼以化饮,表解后方可予本方攻下逐水。若见寒热往来或朝轻暮重之半表半里证者,则先与小柴胡汤或柴胡桂枝汤等方。

上述各证,临床常先后互见,极易混淆,须审慎鉴别之。

2、该方药物毒大性烈,体弱及慢性性胃肠病患者及孕妇,应慎用或忌用。如患者体虚邪实,非攻不能却疾者,可用本方与健牌补益剂交替使用,或先攻后补,或先补后攻。

3、本方必须在空腹时服用,每日1次,一般宜从小剂量(1.5克)开始,水饮未尽.者,翌日再服,用量酌增至3克。总以快利为度,得效即止,慎勿过剂。

4、如泻后精神疲乏,瞑眩,恶心,厥冷,食欲减退者,则暂停攻逐;如药后水饮已尽,则需进糜粥调养胃气,或谓以健脾和胃之剂。切总骤进油腻、味厚等不易消化之食物,以免重伤胃气。

5、服用本方后,泻下不止者,可服冷稀粥或冷开水以止之。

6、本方不宜作汤剂水煎。甘遂、大戟、芫花宜研末或填充胶囊内,以大枣煎汤送服,不可与大枣同煮,否则可引起腹痛、吐泻等副作用。且甘遂之有效成份不溶于水,若煎汁服则影响疗效。

7、甘遂、大戟、芫花醋制后,可减轻其毒副作用。

8、本方禁忌与甘草同服。

【疑难阐释】

本方为什么要平旦服药?(平旦,即平明,指凌晨3~5点时分。)

此时服药,其意有四:

①此时空腹,服药后有利于药物的迅速布散,从而提高药物在体内的有效浓度,使其功力增强。同时胃空时药液易通过,直流于肠,使胃免受或减少刺激,以防止或减轻呕吐等副作用。

②悬饮是水饮停聚于肺之外,膈之上,胁之下所致之病证。此处为肝胆经络所循行之部位,故悬饮证多出现肝胆经络郁阻不畅的胁肋内痛症状。“平单”前后适值厥阴、少阳二经经气旺盛之时(从《伤寒论》之“少阳病,欲解时,从寅至辰上”,“厥阴病,欲解时,从丑至卯上”,可知二经经气自旺于平旦前后),此时服药,其有效成分随经脉之气达于病所,并借助正气以充分发挥其药效。

③饮为阴邪,得阳始化。就人体整体之阳气而言,平旦始为阳气萌生之时,故于此时服用十枣汤,体内渐盛之阳气协同药物之功效,可使停聚之水饮一泻而下。

④水饮之邪得温则行,遇寒则凝。枣汤温服,既可使部分水饮在体内吸收、转输,又不致因寒琼之品或药物冷服与已停之水饮结聚不散。近代有关“生物钟”的研究表明,药物的吸收、代谢和排泄速度,都与昼夜节律有关。

【方论选录】

李时珍:“十枣汤驱逐里邪,使水气自大小便而泄,乃《内经》所谓洁净府,去菀陈垄法也。花大戟、甘遂之性,逐水泄湿,能直达水饮窠囊隐僻之处,但可徐徐用之,取效甚捷,不可过剂,陈言《三因方》以十枣汤药为末,用枣肉和丸,以治水气喘急浮肿之证,盖善变通者也”。(《本草纲目》卷17

陆渊雷:“芜花、大戟,亦是全身性逐水药,峻烈亚于甘遂,而芫花兼主喘咳咽肿。大枣之用,旧注皆以培土健脾,惟吉益氏云:主治拘引强急,旁治咳嗽。今验十枣汤证,其腹必紧,则吉益之说是矣”。(《份寒论今释》卷4


点击分享:

用户评价

    • 免责申明:本平台上所有的信息都是收集网络公开的资料,广大朋友要自己判断、谨慎使用,由此产生后果本网站概不负责。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6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号:湘ICP备19025240号-1

      联系电话:18684916737   邮箱:cfl8972@163.com 技术支持:英铭长沙网站建设

      支持中医,赞助一下公益,更好地运营

      微信宝扫一扫赞助

      微信宝扫一扫赞助

      技术支持 英铭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