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什么是灸疮?

作者:发布日期:2021-05-18阅读量:3684转载量:

灸疮,亦称灸花,它是化脓灸后局部组织因被灼伤而产生的无菌性化脓现象。

灸疮形成的机制

传统中医认为,灸疮是由气血和热相搏而成。现代医学认为,它是烧灼使局部组织变性坏死,白细胞在吞噬这些组织的过程中,其溶酶体释放出多种酶和活性物质使坏死组织液化而成。其脓液含有大量白细胞、蛋白质、脂肪以及组织分解的产物。它是机体对局部变性坏死组织的一种非特异性免疫反应。

灸疮和疗效相关

实践证明,灸疮的“发”与“不发”和疗效密切相关。《针灸•资生经》卷三引《明堂灸经》:“凡着艾得疮发,所患即差,不得疮发,其疾不愈。”因灸疮对穴位的继发性刺激可提高疗效,故周楣声认为:“灼肉成疮,功效自能延续。”施化脓灸,务必使其发灸疮。若灸疮不发,可能是灸量不足,或机体气血虚弱。前者可在原处再灸2~3壮;后者可嘱病人多食血肉有情之品,如羊肉、牛肉、鲜鱼、豆腐等,亦可选用四君子汤、四物汤等补益之剂。

灸疮

灸疮的形态特征

施化脓灸后,局部可立即出现箱大于艾柱底面积的黄褐色焦物,焦痴周围皮肤可有小水痘,水泡外围皮肤呈规潮红充血改变,此并非灸疮,灸疮大多出现在灸后7~10天,中间的焦面变厚、变硬、变黑。气周围的水疱被吸收而消失,黑色焦痂的下面有白色脓液从焦痂的周围溢出,液质浓,气味腥,量有少变多,再有多变少,大约延续30~40天,灸疮自然收口脱痂而痊愈,局部留有瘢痕,故亦称瘢痕灸。应该明确,灸疱并非灸疮。灸疱为局部组织受热刺激后形成的水疱,它可出现下于艾卷灸过量或化脓灸灸量不足等情况,在正确护理下不会产生化脓现象;灸疮为焦痂下的无菌性化脓现象,见于化脓灸后,应积极促使负疮诱发并防止继发感染。灸疱被吸收后局部不留瘢痕;灸疮脱痂收口后局部留有瘢痕。

灸疮

灸疮的护理

灸疮的局部应避免受潮和搔抓以防继发感染。若脓液由白变黄或绿,或局部肿胀跳痛,或伴有体温升高,多为灸疮继发感染,应给子抗感染治疗。

在施行瘢痕灸后,局部出现灼伤痕迹,四周皮肤发红。灸治结束,应将局部拭擦干净,然后以消毒纱布敷盖或以玉红膏敷贴,一方面保护创面,防止污染;一方面促使灸处产生无菌性化脓,形成“灸疮”。膏药可1~ 2日更换1次。在正常情况下,灸后1周左右,灸疮形成;1个月左右,灸疮自行痊愈,结痂脱落,留下瘢痕。

在灸疮化脓期间,必须加强护理。脓液增多时,要勤换膏药,可每日更换2~3次,注意拭净灸疮周围的脓液,保持清洁,但不要搽试灸疮的正中,以免碰伤出血。还应注意休息,不从事重体力劳动,如果用力过度,灸疮便易破裂出血,还会因局部肉芽组织增生,形成高出皮肤的胬肉。如果灸疮因护理不当而继发感染,则脓液呈黄绿色,腥臭或有渗血现象,疼痛剧烈,应按外科方法给子敷药处理,可用消炎药膏涂敷。《丹溪心法》中以黄连、白芷、黄丹、甘草、香油同煎成药膏敷贴。治疗灸疮久不愈合,具有提脓、生肌、止痛的作用。《针灸大成》 中以黄连前汤洗灸疮止痛;《医宗金鉴》则以薄荷、黄连、葱皮、芜荽煎汤外洗。名疮在夏天分泌物多,应常以干棉球拭之,勿用凉水冲洗;天冷时肉芽不易生长,宜用葱汤淋洗。


点击分享:

用户评价

    • 免责申明:本平台上所有的信息都是收集网络公开的资料,广大朋友要自己判断、谨慎使用,由此产生后果本网站概不负责。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6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号:湘ICP备19025240号-1

      联系电话:18684916737   邮箱:cfl8972@163.com 技术支持:英铭长沙网站建设

      支持中医,赞助一下公益,更好地运营

      微信宝扫一扫赞助

      微信宝扫一扫赞助

      技术支持 英铭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