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隔附子灸!

作者:发布日期:2020-10-21阅读量:8544转载量:

隔附子灸

【概念】隔附子灸是在皮肤和艾炷之间隔以附子而施 灸的一种灸法。临床上常用的有隔附子片灸和隔附子饼灸两种。隔附子灸,此法首见于唐代《备急千金要方》,后世如明-薛己《外科发挥》、清代的《串雅外编》等都有载述。另夕卜《外科发挥》和《疡医大全》等书均有较详论述。

【灸前准备】大艾炷,熟附子,黄酒,生附子,肉桂,丁香,蜂蜜,银子,火柴,线香,灰盒,甲紫等。

【施灸法】 作饼,厚约0.4cm,直径约2cm,中间用针刺孔,放于穴位上置艾炷灸之;亦可用生附子3份、肉桂2 份、丁香1份,共研细末,以炼蜜调和制成0. 5cm 厚的药饼,用针穿刺数孔,上置艾炷灸之;或用附子研成细粉,加白及粉或面粉少许(用其黏性),再以水调和捏成薄饼,约一二分厚度,待稍干,用针刺数孔,放在局部灸之。一饼灸干,再换一饼,以内部温热,局部皮肤红晕为度。可以每日或隔日灸之。若附子片或附子饼被艾炷烧焦,可以更换新的附子片或附子饼后再灸,直至穴位皮肤出现红晕停灸。隔附子灸法用于治疗各种阳虚病证,对阴疽、疮毒、窦道盲管久不收口、痈疽初起、阳痿、指端麻木、痛经、桥本氏甲状腺炎、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早泄、遗精及疮疡久溃不敛等症效果佳。亦可治外科术后,疮疡溃后久不收口,肉芽增生流水无脓及腺疮等,频频施灸能去腐生肌,促使愈合。

【注意事项】

1、施灸时要注意室内通风,保持空气清新,避免烟尘过浓,污染空气,伤害人体。

2、附子片或附子饼的厚薄,宜根据部位和病证而定。附子饼灸须在医务人员指导监视下进行。养生先养脚,祛除寒湿百病消,用它泡脚祛寒湿,理气血!

3、应选择较平坦不易滑落的部位或穴位处施灸,灸饼灼烫时可用薄纸衬垫灸饼下,以防灼伤皮肤。

4、对阴盛火旺及过敏体质者、孕妇均禁用附子饼灸。

【按语】

1、隔附子片灸,是取熟附子用水浸透后,切片厚0.3~0.5cm,中间用针刺数孔放于穴位,上置 艾炷灸之。把准备好的附子片放在穴位上,将大艾 炷放在附子片上,用线香点燃艾炷施灸,换炷不换附子片,灸治5~7壮,使患者感到有温热舒适为III度,每日1次,7~10次为一疗程。养生先养脚,祛除寒湿百病消,用它泡脚祛寒湿,理气血!

2、隔附子饼灸,将附子切细研末,以黄酒调和附子别名侧子、虎掌、熟白附子、黑附子、明附片、刁附、川附子,归心、肾、脾经。附子辛温大热, 走而不守,消坚破结,善透风寒湿气,有温补脾肾,散寒止痛,回阳救逆的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附子含有乌头碱、中乌头碱、次乌头碱、塔拉乌头胺、消旋去甲基衡州乌药碱、棍掌碱氯化物、异飞燕草碱、苯甲酰中乌头碱、新乌宁碱、附子宁碱、北乌头碱、多根乌头碱、去氧乌头碱、附子亭碱、准葛尔乌 头碱、尿嗟暄、江油乌头碱、新江油乌头碱、去甲猪毛菜碱等。隔附子灸,首见于唐代,孙思邈《千金翼方》载“削附子令如棋子厚、正着肿上,以少唾湿附子,艾灸附子,令热彻以诸痈肿牢坚。”《千金要方》治痈肉中如眼,诸药所不效者方载有:“取附子,削令如基子,安肿上,以唾帖之,乃灸之。令附子欲焦,复唾湿之,乃重灸之。如是三度,令附子热气彻内,即窿。”古人在灸治时,附子多选用成熟者加以炮制后使用,且常以驴酢(指味汁浓厚的醋)或童便浸过。如唐-王煮的《外台秘要》载崔氏疗耳聋、牙关急不得开方:“取八角附子二枚,r酢渍之二宿,令润彻,削一头纳耳中,灸十四壮,令气通耳中即差。”清代顾世澄的《疡医大全》提到:“用附子制过者,以童便浸透,切作二三分厚,安疮上,着艾灸之。”以治疮久成痿。除用附子片灸外,古人还釆用 将附子研末制成附子饼进行灸疗。如明代薛已《外科发挥》记载,治疮口不收敛者“ 用炮附子去皮脐,研末,为饼,置疮口处,将艾炷于饼上灸之。每日数次,但令微热,勿令痛”。明代汪机《外科理例》说得更为明确:“附子为末,唾津和为饼,如三钱厚,安疮上,以艾炷灸之。”清代陈学敏《串雅外编》也记述:“痈疽久漏,疮口冷,脓水不绝,内有恶肉,以大附子 水浸透,切大片,厚三分,安疮口艾隔灸,数日一灸,至567次,服内托药自然长满。”并把这种灸法称为“附子灸”。需要注意的是临床上还观察到,隔附子灸如使用不当可造成中毒。附子属乌头类药物, 故推测其毒性可能主要由乌头碱类生物碱引起。据测试附子在18°C以上的环境中乌头碱的毒性作用占优势。施灸中出现有不同程度的头昏乏力、口 唇鼻痒、咽痛、胸闷、恶心、腹痛、四肢微麻等症状都类似乌头碱中毒症状。这种情况一般都发生于连续施灸时间长,室内不通风的环境下,医者较患者 症状明显,这也许与当时所处的体位,吸进烟气的 浓度及不同体质有关,但停灸后症状大多可逐渐缓解乃至消失。如仍不消失应积极对症处理,必要时 送医院急救。

提示:以上操作请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不可盲目施灸,谨防灼伤皮肤!


点击分享:

用户评价

    • 免责申明:本平台上所有的信息都是收集网络公开的资料,广大朋友要自己判断、谨慎使用,由此产生后果本网站概不负责。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6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号:湘ICP备19025240号-1

      联系电话:18684916737   邮箱:cfl8972@163.com 技术支持:英铭长沙网站建设

      支持中医,赞助一下公益,更好地运营

      微信宝扫一扫赞助

      微信宝扫一扫赞助

      技术支持 英铭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