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艾灸后手发麻是怎么回事?

作者:发布日期:2019-11-05阅读量:3630转载量:

艾灸后手发麻这不是坏事,反而是大大的好事!灸感来了,一次艾灸抵十次!很多人都不知道,一个人有灸感与没有灸感,差别简直太大了。有灸感的人,一次艾灸,好处可能比没有灸感的人艾灸十次还要厉害,效果天差地别!

艾灸

艾灸后身体有灸感,是好事吗?

灸感的出现,意味着人体正气壮大,开始深入病灶,祛除病邪之气,是病情好转的象征!下面的七种灸感,是我们最期待出现的7种感觉,一旦出现,说明艾灸的纯阳之气沿着经络传导,处于修复病灶的持续过程中!

1、透热,灸热从施灸点皮肤表面直接穿透肌肉,甚至直达脏腑。

2、热,灸热以施灸点为中心向周围扩散。

3、传热,灸热以施灸点开始循经络向远部传导,甚至直达病灶。

4、局部不热(或微热)而远部热,也就是施灸部位不热(或微热),而远离施灸部位感觉很热。

5、表面不热(或微热),而皮肤下深部组织,甚至胸腹腔脏器感觉很热。

6、施灸部位或远离施灸部位产生其他非热感觉,例如热、胀、凉、跳、麻、酸、重、痛等灸感。

7、上述灸感传导之处,病症随之缓解,施灸部位产生的热、胀、痛等感觉发生深透远传,所到之处病症随之缓解。

为什么别人有灸感,而我没有?

古语有云:“灸之要,气至则有效”。艾灸的人有很多,但感觉各不一样,也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气至病所”,让艾灸及人体之正气抵达病灶,发挥作用。

有人艾灸了几周,一两个月,都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有人第一次艾灸,却能明显感觉到阳气被调动,在身体里流动,游走全身,这就是灸感,说明艾灸在他身上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为何会产生这样的差异?为什么别人很轻易就有灸感,而我迟迟没有?原因很简单,因为灸感的强弱、有无,很大程度上代表的是人体经络阻塞的程度!

每个人的先天体质都是不一样的,有的人经络通畅敏感,有的人经络於堵迟钝,经络通畅的人,则灸火易循导经络,人体就会出现灸感,且灸感明显,反之经络堵塞,则灸感难以传递。

灸感分三级,你是哪一级?

灸感并不是一个笼统的概念,相反,它也有细致的划分,程度的强弱,灸法之中,根据人不同时期出现的不同灸感,大致可划分为如下3个阶段:

1阶段:气至病所!艾灸最重要的目的,当然是为了养身和祛病,所以在艾灸时,如能感受到穴位、局部,或整个身体有热气流动,那意味着你体内的正气被激活,灸火循经,渗透进病灶所在,发挥作用,就感觉而言,多表现为皮肤透热、扩热、传热等现象。

2阶段、正邪相争!人的正气刚刚抵达病灶时,自然就会与病灶所在的病邪之气发生冲突,但因为此时的正气还不够壮大,以至于邪气处于强势,或者均势,于是二者便会发生激烈的搏斗,衍生出较为明显的灸感反应。主要表现为皮肤肌肉的酸、麻、胀、痛、痒,这个时候大家需要做的当然是坚持艾灸,随着艾灸的进行,正气越发壮大,邪气越发衰微,此阶段的灸感也会不断减弱,身体随之出现病邪减轻后的舒适感觉。

3阶段:去病祛邪!艾灸的收官阶段,病灶会随着艾灸的持续被祛除,此时肌体深处的邪气陆续排出,多表现为风、寒、凉、冷的灸感。如果艾灸一段时间后出现了这种情况,那说明你体内的正气饱满,由内至外将病气驱除体外。

怎样艾灸,更容易有灸感?

艾灸有灸感,那当然再好不过,只需坚持艾灸即可。始终没有灸感的小伙伴,也不用灰心,因为在这些地方,你也许还有改进的空间!

1、一定要持续艾灸、规律艾灸。我们要知道,灸感的出现,与艾灸的持续时间、艾灸频率密切相关。艾灸过程断断续续,灸感刚要出现就被打断。还有些小伙伴单次艾灸持续性可以,但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不能系统的规律艾灸,也会延缓灸感的出现。

2、避免艾灸火力不足、灸量不足。很多小伙伴的灸量可能是不足的。每个人体质不同,有些小伙伴体胖痰湿厚重,经络瘀堵严重,如果艾条火力太小,根本不会有太明显的热感,更别谈灸感,这种情况就需要加大火力,在病灶处可循环多灸几次。

3、避免重复取穴,产生抗灸性。很多小伙伴艾灸,只会采取固定的穴位埋头灸,不能随身体变化而辩证调整穴位,这样会导致一个后果:经络可产生一定的“抗灸性”,所以建议大家定期辩证换穴位艾灸,或循环灸,以让灸感更容易出现。

4、意守灸火、认真耐心。有些小伙伴喜欢用随身灸,艾灸的同时做家务、看电视,却不知这样会让经气“三心二意”,不往病灶跑,也就不能“气至病所”,更难产生灸感。艾灸就像泡茶,是一个要走心、有态度的行为:意守灸火、认真耐心、心平气和的来艾灸,会比急躁草率更易衍生灸感。

如果你从没有灸感,那是因为先天经络迟钝、不敏感,并不是没效果,我们不需要盲目追求灸感,也千万不要因为一时没灸感而放弃艾灸。没有灸感绝不意味着艾灸没有效果,更多代表了被灸之人的经络於堵严重,以致灸感的出现缓慢。更需要坚持艾灸,开淤散阻,疏通气血经络,之后就会慢慢好转。

最后请大家记住:“静心、耐心、爱心”,应是每位艾灸人必备的三个品质!


点击分享:

用户评价

    • 免责申明:本平台上所有的信息都是收集网络公开的资料,广大朋友要自己判断、谨慎使用,由此产生后果本网站概不负责。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6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号:湘ICP备19025240号-1

      联系电话:18684916737   邮箱:cfl8972@163.com 技术支持:英铭长沙网站建设

      支持中医,赞助一下公益,更好地运营

      微信宝扫一扫赞助

      微信宝扫一扫赞助

      技术支持 英铭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