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中华宝贵遗产《黄帝外经》1-5篇

作者:发布日期:2018-09-25阅读量:4543转载量:

【无为学院】编辑整理

《黄帝内经》为什么叫内经?有没有《黄帝外经》一书?《黄帝外经》一书讲的什么?黄帝外经》与《黄帝内经》有何关联和补充?请看:

关于《黄帝外经》

一、《黄帝外经》首见于《汉书》卷三十,艺文志第五,方技类之医经中,惟不见录经文。相关之书目为:黄帝外经三十九卷或三十七卷。另有扁鹊外经十二卷。又有白氏外经三十六卷,旁篇二十五卷等。

二、据梅自强先生《颠倒之术》谓:「此书(黄帝外经)一直失传,至本世纪八十年初,始在天津发现明末或清初根据口耳相传整理而成的精抄本。」传述者(陈士铎先生并)于每篇之末都加上了简短的评价,并冠以《外经微言》之名。尔后,天津古籍出版社曾把它列为「中医珍本丛书」影印1500本试销,不意以不是岐伯时成书为由而被某些人说成是「伪书」,以致未能再版。」

又谓:「《外经》是以黄帝及雷公、风伯等二十三位大臣探讨问难的方式写成的,共九章八十一篇。《外经》的内容,有不少是可补《内经》之不足。(按:即仙道内丹、养生延命范围)

《外经微言》概述

《外经微言》是1980年整理古医籍过程中发现的,该书现藏于天津市卫生职工医学院图书馆。本书前无序,后无跋,封皮残缺,印章亦已模糊难辨。卷首有“岐伯天师传,山阴陈士铎号远公又号朱华子述”字样,其书末朱题“嘉庆二十年静乐堂书”,其笔体与正文稍异,疑或后人所加。经有关专家鉴定为清代精抄本。经查阅多种图书目录,均未见记载《外经微言》一书,后查《山阴县志》方知陈士铎确有此书行世。

嘉庆八年《山阴县志》:“陈士铎,邑诸生,治病多奇中,医药不受人谢,年八十余卒,所著有《内经素问尚论》、《灵枢新编》、《外经微言》、《本革新编》、《脏腑精鉴》、《脉诀阐微》、《石室秘录》、《辨证录》、《辨证玉函》、《六气新编》、《外科洞天奥旨》、《伤寒四条辨》、《婴孺证治》、《伤风指迷》、《历代医史》、《济世新方》、《琼笈秘录》、《黄庭经注》、《梅花易数》等书行世。”

《外经微言》全书九卷,每卷九篇,共八十一篇专题论述。其中第一卷论述养生、天癸、月经、子嗣、寿夭等:第二卷论述经络终始、标本顺逆:第三、四、五卷论述五行生可、脏腑气化:第六、七卷论述五运六气、四时八风:第八卷论述伤寒、瘟疫:第九卷论述阴阳寒热等。

《外经微言》丰富多彩,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中医理论性著作。其理论基础主要本于《内经》,现将其主要学术思想简介如下:

一、《外经微言》中有很多养生的论述,对中医养生学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如《顺逆探原篇》提出了“逆而顺之必先顺而逆之,绝欲而毋为邪所侵也,守神而毋为境所移也,练气而毋为物所诱也,保精而毋为妖所耗也。服药饵以生其滓,慎吐纳以添其液,慎劳逸以安其髓,节饮食以益其气”的养生方法。在《命根养生篇》篇末附“陈远公曰:精出于水,亦出于水中之火也。精动,由于火动:火不动,则精安能摇乎。可见精动由于心动也,心动之极则水火俱动矣。故安心为利精之法也。”着重指出了“精”在人身的重要意义,并申明了“安心”为养精的重要方法。《善养篇》论述了调节阴阳平衡的重要性,并介绍了养阴养阳的方法。综上所述,可知《外经微言》中主要从安心、守神、保精等方面较全面地阐述了养生之道,与《内经》中有关养生的经义可谓相得益彰。

二、《外经微言》中有《肺金篇》、《肝木篇》、《肾水篇》、《心火篇》、《脾土篇》、《胃土篇》等十三篇专门论述五脏六腑的生克关系和宜忌常变的原理,以及脏腑病变的治疗原则,对内经五行生克学说有所发展。兹以《肺金篇》为例介绍如下,其云:“少师问曰:肺金也,脾胃土也,土宜生金,有时不能生金者谓何?岐伯曰:脾胃土旺而肺金强,脾胃土衰而肺金弱,又何疑乎。然而脾胃之气太旺,反非肺金所喜者,由于土中火气之过盛也。”简明地论述了脾土和肺金的关系。《肺金篇》又云:“土为肺金之母,火为肺金之贼。肺近火,则金气之柔者必销矣。然肺离火,则金气之顽者必折矣。所贵微火以通熏肺也。故土中无火,不能生肺金之气。而土中多火,亦不能生肺金之气也。所以烈火为肺之所畏,微火为肺之所喜。……”进而申明肺金喜土中微火之温煦,而恶烈火之熏灼。《肺金篇》扼要地说明了肺金和肝木在正常、反常两种情况下的相互关系,阐述了肺位居上,易受火刑的道理。并指出:“肺为娇藏,曷禁诸火之威逼乎。金破不鸣,断难免矣。何以自免于祸乎?岐伯曰:仍赖肾子之水,以救之。是以肺肾相亲,更倍于土金之相爱。以土生金,而金难生土。肺生肾,而肾能生肺,昼夜之间,肺肾之气实,彼此往来两相通,而两相益也。……少师曰:善。请问金化为水,而水不生木者,又何谓乎?岐伯曰:水不生木,岂金反生木乎。水不生木者,金受火融之水也。真水生木而融化之,水克木矣。”阐述了肺受火刑而致金破不鸣的治疗原则,从而明确了肺与肾的密切关系,并进一步说明了水生木和水克木的道理。可以看出,陈士铎不仅是一个造诣很深的理论家,而且是一个经验丰富的临床家,因为他能灵活地运用五行学说和脏腑气化学说,将《内经》的基础理论和临床的辨证法则融为一炉,从而阐发了《内经》的有关理论。

三、《外经微言》对《内经》的经络学说及六气学说等论述都有所阐发。《外经微言•考订经脉篇》云:“雷公曰:脾经若何?岐伯曰:脾乃土藏,其性湿……其脉起于足之大指端,故又曰足太阴也。脾脉既起于足下,下必升上,由足大指内侧肉际,过横骨后,上内踝前廉,上踹内,循胫骨后,交出厥阴之前,乃入肝经之路也。夫肝木克脾,宜为脾之所畏,何故脉反通于肝,不知肝虽克土,而木亦能成土,土无木气之通,则土少发生之气,所以畏肝,而又未尝不喜肝也。……脾与胃为表里,脾内而胃外,脾为胃所包,故络于胃。脾得胃气,则脾之气始能上升,故脉亦随之上鬲,趋喉咙而至舌本,以舌本为心之苗,而脾为心之子,子母之气自相通而不隔也。然而舌为心之外窍,非心之内廷也,脾之脉虽至于舌,而终未至于心。故其支又行,借胃之气,从胃中中脘之外上鬲,而脉通于膻中之分,上交于手少阴心经,子亲母之象也。”以上论述则是在《灵枢•经脉篇》的基础上,用脏腑经络气化学说进一步阐述经脉循行络属的原理。

据《辨证录•凡例》:“岐天师传书甚富,而《外经》一篇尤奇,篇中秘奥,皆采之《外经》,精鉴居多,非无本之学也。铎晚年尚欲笺释《外经》,以求正于大雅君子也。”由此可知《外经微言》是陈士铎晚年在医学理论上集大成的著作,其中八十一篇专题论述,每篇各有特色,分别从不同的角度阐发了《内经》的理论,是学习和研究中医学不可多得的参考资料,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黄帝外经-目录篇

黄帝外经-第一卷

阴阳颠倒篇第一

顺逆探原篇第二

回天生育篇第三

天人寿夭篇第四

命根养生篇第五

救母篇第六

红铅损益篇第七

初生微論篇第八

骨阴篇第九

黄帝外经-第二卷

媾精受妊篇第十

社生篇第十一

天厌火衰篇第十二

经脉相行篇第十三

经脉终始篇第十四

经气本标篇第十五

脏腑阐微篇第十六

考订经脉篇第十七

包络配腑篇第十八

黄帝外经-第三卷

胆腑命名篇第十九

任督死生篇第二十

阴阳二跷篇第二十一

奇恒篇第二十二

小络篇第二十三

肺金篇第二十四

肝木篇第二十五

肾水篇第二十六

心火篇第二十七

黄帝外经-第四卷

脾土篇第二十八

胃土篇第二十九

包络火篇第三十

三焦火篇第三十一

胆木篇第三十二

膀胱水篇第三十三

大肠金篇第三十四

小肠火篇第三十五

命门真火篇第三十六

黄帝外经-第五卷

命门经主篇第三十七

五行生克篇第三十八

小心真主篇第三十九

水不克火篇第四十

三关升降篇第四十一

表微篇第四十二

呼吸篇第四十三

脉动篇第四十四

瞳子散大篇第四十五

黄帝外经-第六卷

诊原篇第四十六

精气引血篇第四十七

天人一气篇第四十八

地气合人篇第四十九

三才并論篇第五十

五运六气離合篇第五十一

六气分门篇第五十二

六气独胜篇第五十三

三合篇第五十四

黄帝外经-第七卷

四时六气異同篇第五十五

司天在泉分合篇第五十六

从化篇第五十七

冬夏火热篇第五十八

暑火二气篇第五十九

阴阳上下篇第六十

营卫交重篇第六十一

五脏互根篇第六十二

八风固本篇第六十三

黄帝外经-第八卷

八风命名篇第六十四

太乙篇第六十五

亲阳亲阴篇第六十六

異传篇第六十七

伤寒知变篇第六十八

伤寒同異篇第六十九

风寒殊異篇第七十

阴寒格阳篇第七十一

温似疫篇第七十二

黄帝外经-第九卷

补泻阴阳篇第七十三

善养篇第七十四

亡阳亡阴篇第七十五

昼夜轻重篇第七十六

解阳解阴篇第七十七

真假疑似篇第七十八

从逆窥源篇第七十九

移寒篇第八十

寒热舒肝篇第八十一

《黄帝外经》 [清代]陈士择远公 述义(前三卷)

阴阳颠倒篇第一

黄帝闻广成子窈窈冥冥之旨,叹广成子之谓天矣。退而夜思,尚有未获。遣鬼臾区问于岐伯天师曰:帝问至道于广成子。

广成子曰: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极,昏昏默默。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必静必清,无勞汝形,无摇汝精,无思虑营营,乃可以长生。目无所見,耳无所闻,心无所知,汝神将守汝形,形乃长生。慎汝内,闭汝外,多知为败。我为汝遂于大明之上矣,至彼至阳之原也。为汝入于窈冥之门矣,至彼至阴之原也。天地有官,阴阳有藏,慎守汝身,物将自壮。我守其一,以处其和,故身可以不老也。天师必知厥义,幸明晰之。

岐伯稽首奏曰:大哉言乎,非吾圣帝安克闻至道哉。帝明知故问,豈欲传旨于万祀乎,何心之仁也!臣愚,何足知之。然仁圣明问,敢备述以闻。窈冥者,阴阳之谓也。昏默者,内外之词也。视听者,耳目之语也。至道无形而有形,有形而实无形。无形藏于有形之中,有形化于无形之内,始能形与神全,精与神合乎。

鬼臾区曰:諾,虽然,师言微矣,未及其妙也。

岐伯曰:乾坤之道,不外男女。男女之道,不外阴阳。阴阳之道,不外顺逆。顺则生,逆则死也。阴阳之原,即颠倒之术也。世人皆顺生,不知顺之有死:皆逆死,不知逆之有生,故未老先衰矣。

广成子之教示帝行颠倒之术也。

鬼臾区赞曰:何言之神乎。虽然,请示其原。

岐伯曰:颠倒之术,即探阴阳之原乎。窈冥之中有神也,昏默之中有神也,视听之中有神也。探其原而守神,精不摇矣。探其原而保精,神不驰矣。精固神全,形安能敝乎。

鬼臾区覆奏帝前。

帝曰:俞哉,载之《外经》,传示臣工,使共闻至道,同游于无极之野也。

陈士铎曰:此篇帝问而天师答之,乃首篇之論也。问不止黄帝,而答止天师者,帝引天师之論也。帝非不知阴阳颠倒之术,明知故问,亦欲尽人皆知广成子之教也。

顺逆探原篇第二

伯高太师问于岐伯曰:天师言颠倒之术,即探阴阳之原也,其旨奈何?

岐伯不答,再问曰,唯唯三问。

岐伯叹曰:吾不敢隐矣。夫阴阳之原者,即生克之道也。颠倒之术者,即顺逆之理也。知颠倒之术,即可知阴阳之原矣。

伯高曰:阴阳不同也。天之阴阳,地之阴阳,人身之阴阳,男女之阴阳,何以探之哉?岐伯曰:知其原亦何異哉!

伯高曰:请显言其原。

岐伯曰:五行顺生不生,逆死不死。生而不生者,金生水而克水,水生木而克木,木生火而克火,火生土而克土,土生金而克金,此害生于恩也。死而不死者,金克木而生木,木克土而生土,土克水而生水,水克火而生火,火克金而生金,此仁生于义也。夫五行之顺相生而相克,五行之逆不克而不生。逆之至者,顺之至也。

伯高曰:美哉言乎。然何以逆而顺之也?

岐伯曰:五行之顺,得土而化。五行之逆,得土而神。土以合之,土以成之也。

伯高曰:余知之矣。阴中有阳,殺之内以求生乎。阳中有阴,生之内以出死乎。

余与帝同游干无极之野也。

岐伯曰:逆而顺之,必先顺而逆之。绝欲而毋为邪所侵也,守神而毋为境所移也,練气而毋为物所诱也,保精而毋为妖所耗也。服药饵以生其津,慎吐纳以添其液,慎勞逸以安其髓,节饮食以益其气,其庶几乎。

伯高曰:天师教我以原者全矣。

岐伯曰:未也,心死则身生,死心之道,即逆之之功也。心过死则身亦不生,生心之道又顺之之功也。顺而不顺,始成逆而不逆乎。

伯高曰:志之矣,敢志秘诲哉。

陈士铎曰:伯高之问,亦有为之问也。顺中求逆,逆处求顺,亦死克之门也。今奈何求生于顺乎。于顺处求生,不若于逆处求生之为得也。

回天生育篇第三

雷公问曰:人生子嗣,天命也。豈尽非人事乎?

岐伯曰:天命居半,人事居半也。

雷公曰:天可回乎?

岐伯曰:天不可回,人事则可尽也。

雷公曰:请言人事。

岐伯曰:男子不能生子者,病有九:女子不能生子者,病有十也。

雷公曰:请晰言之。

岐伯曰:男子九病者:精寒也,精薄也,气馁也,痰盛也,精涩也,相火过旺也,精不能射也,气郁也,天厌也。

女子十病者:胞胎寒也,脾胃冷也,带脉急也,肝气郁也,痰气盛也,相火旺也,肾水衰也,任督病也,膀胱气化不行也,气血虚而不能摄也。

雷公曰:然则治之奈何?

岐伯曰:精寒者,温其火乎。精薄者,益其髓乎。气馁者,壮其气乎。痰盛者,消其涎乎。精涩者,顺其水乎。火旺者,补其精乎。精不能射者,助其气乎。气郁者,舒其气乎。天厌者,增其势乎,则男子无子而可以有子矣。不可徒益其相火也。胞胎冷者,温其胞胎乎。脾胃冷者,暖其脾胃乎。带脉急者,缓其带脉乎。肝气郁者,开其肝气乎。痰气盛者,消其痰气乎,相火旺者,平其相火乎。肾水衰者,滋其肾水乎。任督病者,理其任督乎。膀胱气化不行者,助其肾气以益膀胱乎。气血不能摄胎者,益其气血以摄胎乎,则女子无子而可以有子矣。不可徒治其胞胎也。

雷公曰:天师之言,真回天之法也。然用天师法男女仍不生子奈何?

岐伯曰:必夫妇德行交亏也。修德以宜男,豈虚语哉。

陈士铎曰:男无子有九,女无子有十,似乎女多于男也。谁知男女皆一乎,知不一而一者,大约健其脾胃为主,脾胃健而肾亦健矣,何必分男女哉。

天人寿夭篇第四

伯高太师问岐伯曰:余闻形有缓急,气有盛衰,骨有大小,肉有坚脆,皮有厚薄,可分寿天然乎?

岐伯曰:人有形则有气,有气则有骨,有骨则有肉,有肉则有皮。形必与气相合也,皮必与肉相称也,气血经络必与形相配也,形充而皮肤缓者寿。形充而皮肤急者天。形充而脉坚大者,气血之顺也,顺则寿。

形充而脉小弱者,气血之衰也,衰则危。形充而颧不起者,肉胜于骨也,骨大则寿,骨小则天。形充而大,肉(月囷)坚有分理者,皮胜于肉也,肉疏则天,肉坚则寿。形充而大肉无分理者,皮仅包乎肉也,肉厚寿,肉脆夭。此天生,人不可强也,故見则定人寿夭,即可测人生死矣。

少师问曰:诚若师言,人之寿天天定之矣,无豫于人乎?

岐伯曰:寿夭定于天,挽回天命者人也。寿夭听于天:戕贼其形骸,泻泄其精髓,耗散其气血,不必至天數而先天者,天不任咎也。

少师曰:天可回乎?

岐伯曰:天不可回,而天可节也。节天之有余,补人之不足,不亦善全其天命乎。

伯高太师闻之曰:岐天师真善言天也。世人贼夭之不足,乌能留人之有余哉。

少师曰:伯高非知在人之天者乎。在天之夭,难回也。在人之夭,易延也。吾亦修吾之天,以全天命乎。

陈远公曰:天之天难延,人之天易延。亦训世延人之夭也。

伯高之論,因天师之教而推广之,不可轻天师而重伯高也。

命根养生篇第五

伯高太师复问岐伯曰:养生之道,可得闻乎?

岐伯曰:愚何足以知之。

伯高再问。

岐伯曰:人生天地之中,不能与天地并久者,不体天地之道也。天锡人以长生之命,地锡人以长生之根。天地锡人以命根者,父母子之也。合父母之精,以生人之身,则精即人之命根也。魂魄藏于精之中,魂属阳,魄属阴,魂趋生,魄趋死。夫魂魄皆神也。凡人皆有神,内存则生,外游则死。魂最善游,由于心之不寂也。

广成子谓:抱神以静者,正抱心而同寂也。

伯高曰:夫精者,非肾中之水乎?水性主动,心之不寂者,不由于肾之不静乎?

岐伯曰:肾水之中,有真火在焉。水欲下而火欲升,此精之所以不静也。精一动而心摇摇矣。然而制精之不动,仍在心之寂也。

伯高曰:吾心寂矣,肾之精欲动奈何?

岐伯曰:水火原相须也,无火则水不安,无水则火亦不安。制心而精动者,由于肾水之涸也。补先天之水以济心,则精不动而心易寂矣。

陈远公曰:精出于水,亦出于水中之火也。 精动由于火动,火不动则精安能摇乎?!可見精动由于心动也,心动之极则水火俱动矣。故安心为利精之法也。


点击分享:

用户评价

    • 免责申明:本平台上所有的信息都是收集网络公开的资料,广大朋友要自己判断、谨慎使用,由此产生后果本网站概不负责。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6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号:湘ICP备19025240号-1

      联系电话:18684916737   邮箱:cfl8972@163.com 技术支持:英铭长沙网站建设

      支持中医,赞助一下公益,更好地运营

      微信宝扫一扫赞助

      微信宝扫一扫赞助

      技术支持 英铭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