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男科疾病——阴汗症

作者:发布日期:2019-09-03阅读量:5191转载量:

什么是阴汗症?

阴汗症是指外生殖器及其周围(包括大腿内侧近腹阴部处)部位经常汗出,且汗味多臊臭的一种病症。阴汗症属于局部汗出异常的一种,临床较为常见。我国古典中医文献中有很多关于阴汗症的记载,其证名出自《兰室秘藏•阳痿阴汗门》。《景岳全书•杂证》亦曰:“汗证有阴阳,阳汗者热汗也,阴汗者冷汗也”。关于阴汗症的治疗方面,古籍中也有相关的记载。《张氏医通•前阴诸疾》云:“男子外肾冷,两髀枢阴汗。前阴痿弱,阴囊湿痒臊气,柴胡胜湿汤。”《仁术便览•痿病》亦云:“补肝汤治前阴,并阴汗”。

阴汗症

阴汗症病因病机

中医学认为肾阳虚衰,肝经湿热下注皆可致阴汗。《诸病源候论》认为“大虚劳损,肾气不足,故阴冷,汗液自泄”,清•王燕昌也认为“肾虚则囊汗”。素体阳虚,年老体衰,恣情纵欲,房劳过度,或大病久病伤及肾阳,以致命门火衰,精气虚损,肾失封藏固摄,津液外泄而导致阴汗。《张氏医通》则认为“阴间有汗属下焦湿热”,肝经湿热循经下注足厥阴肝经绕阴器,湿热久羁阴部,迫津外出而阴汗。现代医学则认为,某些内分泌失调性疾病,如糖尿病等可引起阴汗症。也有因紧张、焦虑等精神原因,使小汗腺分泌过多汗液而引起阴汗症的情况。

阴汗症临床表现

患者阴部汗出过多,其汗色可正常也可色黄,汗出臊臭且伴有阴囊湿冷,畏冷肢凉,腰膝酸软,前阴萎弱,阳举不坚,滑精早泄,小便清长等或胁肋胀痛,口苦目赤,急躁易怒,面红目赤,舌红苔黄等。辅助检查:询问病史,根据患者阴部长期汗出潮湿即可确诊,无特殊实验室检查。

名医验案:外感湿热、七情内伤或饮食失节,恣食肥甘厚味,损伤脾胃,湿浊内生,蕴久化热,湿热下注阴部;或淋病、梅毒感染,邪气未尽而留滞阴部;或外阴不洁,秽浊之物蕴久化热,浸渍肌腠,导致阴部湿热蕴蒸,熏蒸肌腠,津液外泄而汗出。汗出热而黏腻,阴部潮湿臊臭,肤色红或伴瘙痒、皮疹,女子黄带,男子遗精,口苦,尿黄或浊,舌苔黄腻,脉滑数。治宜清热利湿,方用茵陈五苓散加苍术、黄柏。有淋病史,用《医部全录》防风必效散(防风、连翘、白花蛇舌草、土茯苓、白鲜皮、黄柏、苍术、赤芍、皂角刺、木通、木瓜)。有梅毒病史者用甘露消毒丹加土茯苓。瘙痒甚加蛇床子、地肤子、苦参;皮疹明显加白鲜皮、蛇床子、地肤子。湿热壅盛又伤阴而见口干咽燥,潮热盗汗,手足心热,可用知柏地黄丸加味。久处湿地,冒雨涉水,湿邪注于经络,循经流注阴部;或脾胃阳虚,湿浊内生,下注阴部;湿阻气机,损伤卫阳,导致腠理失固而阴部汗出潮湿。入夜阳气闭藏而加重,多伴肤冷,性欲减退,女子白带,小腹冷痛,小便清长,苔白腻,脉濡缓。治宜温运化湿,用五苓散或苓桂术甘汤加吴茱萸、生姜、独活、紫苏、防风、石菖蒲。劳神太过,心阴暗耗,心肾不交,水亏火旺,或恣情纵欲,耗伤肾精,或热病及肾,肾阴被劫,或脏腑疾病相传,肾阴受等以壮阳益气,补肾封固。肝经绕阴器过阴部,胆附于肝。若情志抑郁或暴怒伤肝,肝失疏泄,郁久化热,或胆中相火妄动,均可导致阴部气机不利,营卫失和,腠理开合失常而津液外泄为阴汗。阴部热湿且臊臭,伴小腹胀痛,或睾丸胀痛,女子月经不调,男子梦遗,口苦,苔黄,脉弦数。治当疏肝利胆,用龙胆泻肝汤加茵陈。若肝胆郁热又伤阴者,用一贯煎加味。产后恶露不尽,留滞阴部,或跌打损伤阴部,或阴部病久入络,以致气滞血瘀,枢机不利,清阳失展,营卫不和,腠理开合失常而阴汗出。阴部潮湿,肤色暗红,舌紫暗,脉迟涩。宜行气活血,气血畅运,则清阳展、营卫和,腠理开合有权而汗止,用沉香散加减。

阴汗症典型医案

1、湿热蕴蒸型。

张某,男,35岁。1993819日诊。阴部汗出如水洗3个月。患者因不洁性交感染淋病,致发热,尿道流脓,阴部汗出,经治疗淋病已瘥,但阴部汗出未止,伴见阴部瘙痒,有粟米样红疹子,尿黄热,口苦,舌红,苔黄腻,脉滑数。血、尿常规及前列腺液细菌学检查均正常。脉症合参,证属湿热毒邪未尽,蕴久化热,损伤阴部肌腠所致。用甘露消毒丹加土茯苓、炒蚕沙、蛇床子、苦参。每日1剂,水煎,分两次服,药渣煎水外洗阴部。用药10剂而愈。

2、阴湿伤阳型。

李某,男,45岁。198768日诊。阴部汗出,入夜尤甚,历时半年,患者从事河中捞沙业已10年,于半年前阴部开始汗出绵绵,入夜尤甚,逐渐加重,以致寝时汗出如水,浸湿裤褥,汗出肤冷,伴神疲乏力,困倦思睡,小便清长,舌淡微胖,苔白腻,脉濡缓。四诊合参,证属阴湿伤阳,脾阳被困,用苓桂术甘汤加党参、砂仁、吴茱萸、草豆蔻、石菖蒲、紫苏叶。进药15剂而获痊愈。

3、阴虚内热型。

赵某,男,30岁。1994520日诊。阴部汗出1年。患者结婚5年,房事每周常达45次,于19934月末起阴部汗出,逐渐加重,入夜尤甚,裤褥浸湿,伴尿热,手足心热,腰痛,梦交而精不遗,口苦,舌红少苔,脉细数。思其纵欲伤精,虚火内生为病本,用知柏地黄汤加金樱子、沙苑子、芡实、黄精、龙骨、牡蛎。每日1剂,水煎,分两次服。进药20剂而汗止,症状明显好转。

4、阳虚失固型。

王某,男,18岁,学生。1989107日诊。患者手淫3年,1年前手淫而泄精时阴部汗出,近半年来加重,动则尤甚。伴头晕,腰膝冷痛。四肢不温,易感冒。用肾气丸加黄芪、党参、煅龙骨、煅牡蛎、杜仲、锁阳、续断。每日1剂,水煎,分两次服。服23剂而获痊愈。

5、肝胆郁热型。

温某,男,37岁。1988910日诊。患者素来急躁易怒,有胆囊病史3年。近两个月来阴部汗出潮湿,内裤每日换仍无干爽,汗热而黏,伴胁胀痛,小腹胀痛牵引阴囊,尿黄,口苦,舌红苔黄腻,脉弦数。四诊合参,证属肝胆郁热,用龙胆泻肝汤加茵陈、延胡索。每日1剂,服10剂获愈。

6、气滞血瘀型。

吴某,男,45岁。198998日诊。患者于4月初行膀胱结石手术治疗后,阴部汗出,潮湿,夜间尤甚。伴小腹胀痛,神疲乏力,舌紫暗,脉迟,用沉香散加黄芪、党参。服15剂而汗止。

7、朱某,男,28岁。198985日初诊。患者结婚已3年,两年来常觉阴囊潮湿,阳物举而不坚,每遇饮酒后症状加重。1个月前因连赴酒宴,遂致阴囊湿冷如洗,且大腿内侧近腹股沟处及少腹经常出汗,汗热黏,气味臊臭,影响工作,方思医治。诊时见患者形体稍胖,面红目赤,舌边尖暗红,苔黄厚而腻。询知性情暴躁,心烦易怒,大便不爽,切其脉弦滑而数。综观诸症,此乃湿热之邪盛于下焦,淫于肝脉,热扰湿动致阴部汗出。治以清利湿热,泻肝养阴。用龙胆泻肝汤加减。

处方:柴胡6g,龙胆草12g,黄芩10g,栀子10g,木通10g,泽泻10g,车前子15g(布包),生地黄12g,当归10g,防风10g,甘草6g。嘱其服药期间节房事,戒酒,稳定情绪,少食辛辣油腻食品。服3剂药后黏汗减少。守上方随证加减,共服药20余剂。诸证皆瘳。1991年因感冒来诊时,喜告曰:二年余阴汗未作,其妻于199011月生一健康女婴。

按:《黄帝内经》云:“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两者不和,若春无秋,若冬无夏,因而和之,是圣度”。前阴为足厥阴肝脉所过之处,患者长期饮酒,酒者,气味俱阳,属水火之性,能生里之湿热,湿热既盛,则气机因之郁阻,肝胆疏泄失常,湿热循肝经之脉下注,阴阳失于和谐,阴泄于外则阴汗出。宗筋乃肝所主,湿热既淫肝脉,则气血不得濡润宗筋而宗筋弛缓。故阳物举而不坚。用柴胡入肝为引,泽泻、车前子、木通淡渗,利小便以除臊气,生地黄、龙胆草、栀子、黄芩苦寒以泄湿热,车前子又可撤肝中邪气,当归、生地黄养肝血,使泄中有养,甘草和药调中,加防风一味,取其风药能胜诸湿故也。诸药共奏清热利湿热,泻肝养阴之效。

8、肾阳虚型。

蒋某,男,53岁。19941120日初诊。阴部冷汗1年,遇风股寒,口苦饮不多,心烦,腰膝酸软,纳眠可,舌苔薄黄微腻,脉濡弱。初见此证,口苦,心烦,苔黄,以为肝经湿热,始服龙胆泻肝丸,病益甚,近来又增阳痿。退而思之,口虽苦而饮不多知其并非实热,且阴部冷汗,股寒,阳痿,腰膝酸软,为肾阳不足,寒湿蕴结肝经之象,治以温肾暖肝化湿之剂,药用:蛇床子30g,小茴香12g,枸杞子9g,乌药12g,茯苓12g,仙茅9g,淫羊藿9g,丁香9g,竹叶6g,连翘6g,守方服药24剂,诸症消失,继服龟灵集以巩固疗效。

按:《素问•评热病论篇》说:“汗者,精气也。”如肾阳虚则肾中精气封藏,气化功能失职,精气不能升腾上达,反渗于下而为阴汗,故应以温阳补肾法治疗,温阳则精气上达而冷汗自止,补肾则虚火下归而龙雷自息。

9、心阴虚型。

赵某,男,39岁。1996416日初诊。阴部汗出,量少而黏,热汗,并伴有心烦口干,五心烦热,心悸多梦,纳可,小便黄,大便干,舌尖红苔少,脉细数。治以清心凉血之剂:连翘心15g,竹叶9g,生地黄12g,赤芍12g,牡丹皮12g,麦冬12g,酸枣仁15g,生牡蛎15g,浮小麦9g。守方服用21剂治愈。

按:心主血,在液为汗,故有汗血同源之说,心火亢则迫津外泄为汗,即《素问•阴阳别论》所说:“阳加于阴谓之汗”。心阴虚则营血有热,营强而卫弱则汗出,故以清心凉血之法治疗,清火以抽薪,凉血而止沸,阴平阳秘,津液得固。


点击分享:

用户评价

    • 免责申明:本平台上所有的信息都是收集网络公开的资料,广大朋友要自己判断、谨慎使用,由此产生后果本网站概不负责。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6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号:湘ICP备19025240号-1

      联系电话:18684916737   邮箱:cfl8972@163.com 技术支持:英铭长沙网站建设

      支持中医,赞助一下公益,更好地运营

      微信宝扫一扫赞助

      微信宝扫一扫赞助

      技术支持 英铭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