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中医辩证治头痛

作者:发布日期:2024-04-03阅读量:121转载量:

中医辩证治头痛

头痛系临床常见之症,可见于多种急慢性疾病中,有外感、内伤之别。

头痛拘急,喜以棉帛裹扎,痛势较剧,兼之鼻流清涕,多为风寒致病,常以荆防败毒散、葱豉汤治之,药后汗出表解,头痛即愈。若头痛且重,苔白腻者,兼有湿浊,可酌情选用祛风胜湿药,如羌、防、藁本之属。

风热头痛,头部多有灼热感,宜用辛凉之剂,如桑菊、银翘之类。感受时邪,超过一候,头痛甚剧或偏于一侧,兼抽掣者,多由阴液不足,或因辛温过量,激动肝阳,宜酌加清肝息风或养阴之药,若一味散风,痛势不减,阴分愈损。经云:“风气循风府而上,则为脑风。”

冒风或屡感风寒客于脑府,头痛屡发,病程较长,余常用川、草乌各6克(病重者生用,轻者用制品),白芷18克,僵蚕18克,生甘草9克,研细末分6包,每日1包,饭后清茶调服。

曾治此类头痛10余人,诸药未效,投上方1~2料即愈。如陈某,年40余,系东北某厂工程师,患头痛30载,反复发作,位于后脑,甚至连及面颊,服多种西药无效,用平肝息风剂加羚羊角,痛益甚。头颅摄片,无异常发现,诊为三叉神经痛。愈发愈频,感寒尤剧,甚则昼夜不能交睫。前来门诊治疗。

视其外表,形体较胖,舌体胖白质嫩。此气虚痰湿之体,风寒稽留脑府,处方同上列散剂,用制川草乌各4.2克,生川草乌各1.8克。服1料痛减,再服1料痛愈。舌质亦较红润,继以益气之剂而痊。

头部跳痛有抽掣感,或似鸡啄,舌红脉弦者,属肝阳头痛,宜天麻钩藤饮,甚者可用羚角钩藤汤治之。若为风热引发,余多以桑叶配丹皮治之,既可疏散风热,又可清肝凉血。

阴血不足之头痛,常以用脑过度者为多见。有些妇女经产后头痛,亦属此类,多伴心悸少寐、头昏、耳鸣等症。余常用六味地黄丸酌加首乌、杞子、白芍、女贞子、黑料豆、白蒺藜等滋养阴血。

头痛且昏,劳后尤著,神疲乏力,舌淡脉细者,乃气虚清阳不升,应以益气升清法治之。今时有些医者,一见高血压就投平肝潜阳之剂,殊不知高血压亦有气虚者。

余曾治一教授陈某,患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头昏且痛,左胸膺痞闷,大便溏,啖生冷瓜果或水分过多之食物则腹鸣泄泻,畏寒,舌苔薄白,质胖嫩,脉象沉细。乃脾肾阳虚,络脉不和之候。余以六君子汤加附片、红花、丹参,服药年余,有时每日另以红参6克煎汤,至今症状全无,血压亦平。

形体肥胖之人,苔腻,呕恶,头痛且晕,可用半夏白术天麻汤。痰郁化热,舌苔黄腻,口苦,宜黄连温胆汤清化之。

若头痛日久,部位固定,甚至手足麻木不仁,或头部有外伤史,属瘀血头痛,应以通窍活血汤,活血通络。兼大便不通者,可参以抵当汤治之。

头为诸阳之会,三阳经均循头面,足厥阴经亦上会于巅顶。太阳经头痛,多在头顶部,用藁本、羌活,下连于项背加葛根。阳明经头痛,多在前额及眉棱骨处,宜用白芷、僵蚕、蔓荆子。少阳经头痛,多于头之两侧,并连耳部,常以川芎、柴胡治之。厥阴头痛,位于巅顶,连目系,可用吴萸。在辨证时参用上述引经药,每可提高疗效。


提示:文章内容及配方仅供参考,患者如有所需,还需中医辩证而治,切勿盲目套方使用。

【中医简介】张泽生(1895~1985),男,江苏丹阳人,著名中医。1919年开始挂牌行医。曾任南京中医学院、江苏省中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聘任的中医内科学首批博士生导师。曾任丹阳县人民代表、江苏省政协常委及江苏省中医学会常务理事。以善治温热时病和疑难杂症著称,擅长脾胃病治疗。


点击分享:

用户评价

    • 免责申明:本平台上所有的信息都是收集网络公开的资料,广大朋友要自己判断、谨慎使用,由此产生后果本网站概不负责。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6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号:湘ICP备19025240号-1

      联系电话:18684916737   邮箱:cfl8972@163.com 技术支持:英铭长沙网站建设

      支持中医,赞助一下公益,更好地运营

      微信宝扫一扫赞助

      微信宝扫一扫赞助

      技术支持 英铭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