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矢数道明治疗腋窝多汗医案

作者:发布日期:2024-03-15阅读量:73转载量:

患者30岁未婚妇女,听其主诉,从14岁起,即开始腋下出汗,自己感到其臭气难闻。经皮科治疗不愈,并说此病做手术亦徒劳,甚为悲观,拒绝结婚。患者肌肤洁白肥胖,皮肤肌肉松软,虚胖,面颊潮红似苹果。初诊时2月下旬余寒虽烈,但从其厚毛衣上一看就知道必定濡湿变色。脱掉上衣,有数条汗液从腋窝流出。冬夏皆如此,夏季更重,不敢到人前。其他自觉症有全身倦怠、动悸不眠、肩酸痛、下半身冷、喝牛乳不久变胖等。

余诊之为风湿所致之防己黄芪汤证,即予此方。于是开始服药,翌日起大量排尿,出汗减少,自己亦甚感惊奇。服至15日时,已不担心腋窝出汗之苦。患者如同复活似地喜悦,因担心夏天再犯,半年期间服药到7月,在严酷暑夏季亦无变化,曾经苦恼15年之腋窝多汗症完全治愈而停药。

出处:矢数道明《临床应用汉方处方解说》

按:医案中未描述舌脉,总结其主要症状:腋窝出汗,全身倦怠、动悸不眠、肩酸痛、下半身冷,皮肤肌肉松软。据六经八纲辨证,腋窝汗出、肩酸痛提示有太阳表虚证,可能患者兼有恶风(案中未述);全身倦怠,皮肤肌肉松软,动悸不眠,下半身冷提示为太阴里证兼有水饮,水饮上犯则动悸不眠,水饮下注则下半身冷,或有身重(案中未述)。故综合辨为太阳太阴合病,方用防己黄芪汤。

本方的辨证要点:脉浮,汗出恶风身重,身肿,下肢肿重者。胡希恕先生常用本方治疗肾病水肿,属里有水饮,外有表虚,营卫不和者。本案患者虽不见肢体水肿,但汗出异常亦属于水液代谢异常,太阴里虚则气不足于外,故见营卫不和之易汗出;本方证之表虚不固与外邪无关,需与桂枝汤证鉴别,本方证之恶风更为敏感。

防己黄芪汤

防己黄芪汤

【方剂组成】防己一两,黄芪一两一分,甘草(炙)半两,白术三分。

【用法】上剉麻豆大,每抄五钱匕,生姜四片,大枣一枚,水盏半,煎八分,去滓,温服,良久再服。喘者加麻黄半两。胃中不和者,加芍药三分。气上冲者,加桂枝三分。下有沉寒者,加细辛三分。服后当如虫行皮中,从腰下如冰,后坐被上,又以被绕腰以下,温令微汗差。

【参考处方】防己10克,生黄芪18克,炙甘草6克,白术15克,生姜15克,大枣4枚。

6味,以冷水800毫升浸泡1小时,煎开锅后15~20分钟,取汤150亳升,温服,再续水煎一次温服。

【方解】此方主水气浮肿,治胃虚于里而气更不足于外,见身重、汗出恶风的证候者。

仲景条文论述:《金匮要略•水气病》第20条:“风水,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黄芪汤之。”

注解:脉浮为病在外,身重为有湿,表虚不固故汗出而恶风。此脉浮汗出恶风,有似桂枝汤证,其实是由于表虚不固与外感无关,故重用黄芪补虚即治。又此恶风极敏感,虽居密室亦感风寒的来袭,与桂枝汤证易区别。

本条末原有“腹痛者加芍药”,胡希恕先生认为恐为后人加入,当去。胡老认为,汗出恶风为表不固,身重多湿,与水多之肿有别。脉浮为湿邪在表,治以实表为法,防己黄芪汤主之。本方为桂枝汤去桂枝、芍药,加防己、黄芪、白术而成。因无表邪,故去桂,津液未伤而去芍,黄芪、甘草、生姜、大枣补中健胃而外以实表,另以白术、防己祛水。本条虽以症状相似而言风水,但据方义,并非发汗之剂,当属皮水之剂。

冯世纶教授认为本方与防己茯苓汤均主水气浮肿,但因本方无桂枝,故不治水气肉瞤,方中白术、生姜、大枣、增量黄芪,则治胃虚于里而气更不足与外,当属太阳太阴合病的表虚证。

《金匮要略•痉湿暍病》第22条:“风湿,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黄芪汤主之。”

《金匮要略•水气病》附方:“《外台》防己黄芪汤,治风水,脉浮为在表, 其人或头汗出,表无他病,病者但下重,从腰以上为和,腰以下当肿及阴,难以屈伸。”

注解:表无他病,指无头项强痛,身疼痛等表证言,水气集中于下体部,故但下重,从腰以上无异于平时,故谓为和,腰以下当肿及阴,以至两下肢难以屈 伸者,本方治之。

胡希恕先生注:本条本条形似风水,但实为皮水。二者脉皆浮,皆有水,区别在于有无表证,本条言但头汗出,表无他病,即知非风水之病。水性就下则下重,腰以下自前阴至腿肿甚,难以屈伸。


注:具体治疗与用药请遵医嘱!


点击分享:

用户评价

    • 免责申明:本平台上所有的信息都是收集网络公开的资料,广大朋友要自己判断、谨慎使用,由此产生后果本网站概不负责。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6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号:湘ICP备19025240号-1

      联系电话:18684916737   邮箱:cfl8972@163.com 技术支持:英铭长沙网站建设

      支持中医,赞助一下公益,更好地运营

      微信宝扫一扫赞助

      微信宝扫一扫赞助

      技术支持 英铭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