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各位名医治乙肝秘方合集(上)

作者:发布日期:2024-01-16阅读量:299转载量:

各位名医治乙肝秘方合集

1、活血解毒清热方(朱曾柏,《名医特色经验精华》)

组成:虎杖500克,露蜂房、紫草、龙胆草、槟榔各100克。

用法:蜂房蒸后微火烤干,与其他药共研极细末,过100目筛,制成蜜丸。成人每次服10克,一日服3~4次(儿童酌减),用适口饮料,或以茵陈、板蓝根、连翘煎水送服。也可同时吞服明矾0.2克,贝母粉1克。

功用:活血,解毒,利湿,清热。

方解:方中虎杖,清热凉血、解毒行瘀;蜂房“以毒攻毒”;紫草解毒凉血;龙胆草为“凉肝猛将”;槟榔是行滞化气之佳品。乙肝多因痰积化毒所致,故以解毒活血之法治之。乙肝经久不愈,脏腑失和,体内津液气血化为痰湿,黏滞难去,因而出现毒骊于痰、痰积化毒的病理变化。因此吞服明矾、贝母粉渗湿化痰是十分必要的,可以提高HBS的转阴率。

主治:主要用于乙型肝炎的HBSAg等持续阳性,而症状和体征不明显者,或HBSAg转阴后又复阳者。

疗效:屡用屡验,效果尚佳。

2、抗原汤(钟磊,《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组成:当归、白术、柴胡各10克,茯苓、虎杖各15克,茵陈20克,白花蛇舌草30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1个月为1疗程。

功用:清热解毒,活血调肝。

方解: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以肝郁脾虚、湿热内蕴居多,本方以疏肝健脾为主,加虎杖、茵陈、白花蛇舌草清热利湿解毒。诸药配伍为用,共奏清热解毒、活血调肝之功。

主治:乙型慢性病毒性肝炎。

加减:湿热偏重伴黄疸,加蒲公英,败酱草;脾气虚加党参、黄芪、山药;脾肾阳虚去茵陈加巴戟天、仙灵脾、菟丝子;气滞而肝区胀痛,加川楝子、郁金;血瘀而肝区刺痛加丹参、玄胡;肝肾阴虚去柴胡,加熟地、首乌;肝脾肿大加三棱、莪术、鳖甲;恶心呕吐、纳差加藿香、砂仁、焦三仙;腹胀去甘草,加莱菔子;牙龈出血加女贞子、旱莲草。

疗效:应用123例,平均疗程4~6个月,总有效率为90%

3、疏肝健脾汤(王育群,《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组成:柴胡、枳壳、川芎、香附各12克,郁金、太子参、茯苓各15克,陈皮、半夏各12克,白术、黄芩各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疏肝理气,健脾和胃。

方解:病由肝郁脾虚所致。此肝脾同病,实因肝郁及脾,必影响脾胃的升清功能,致脾虚不运、生化乏源,而脾失健运,水湿不化,而使肝气郁结更甚。故方用柴胡、枳壳、川芎、香附、郁金疏肝理气为主;配以太子参、茯苓、白术、陈皮、半夏健脾利湿;而用黄芩意在清泄肝郁而生之热。诸药伍用,共奏疏肝理气,健脾和胃之功,故用之多效。

主治:乙型慢性迁延性肝炎。

加减:肾气虚加黄芪30克,桑寄生、菟丝子、仙灵脾各15克;兼血虚者,加当归、枸杞子、白芍各15克,丹参30克;兼阴虚者,加生地、沙参、麦冬各15克,丹皮12克,炙鳖甲、枸杞子、川楝子各15克;兼瘀血者,加穿山甲30克,三棱、莪术各15克,赤芍、丹参各30克;兼有湿热者,加制大黄15克,甘露消毒丹30克(包)。

疗效:治疗102例,治愈(主要症状消失、肝脾恢复正常,或明显回缩、肝区无明显压痛或叩击痛,SGPT 40单位以下,HBSAg阴转)23例(占22.55%);显效(主要症状明显减经、肝脾正常或回缩、肝区压痛或叩击痛明显减轻、肝功能基本正常)44例(占43.14%);好转(主要症状明显减轻、肝脾回缩、肝区压痛叩击痛减轻、肝功能接近正常)15例(占14.71%);无效20例。总有效率80.4%

4、复肝汤(陈增潭,《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组成:金钱草、车前子(包)、泽泻、薏苡仁各12克,草决明15克,山楂12克,丹皮10克,丹参、白花蛇舌草各15克,草河车12克,桑枝30克,生黄芪15克,何首乌、当归各12克,大黄炭10克,生地15克,桃仁10克,黄精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清除余邪,扶正补虚,调理气血。

方解: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看,调整机体免疫功能,抑制和消除免疫复合物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重要途径。从中医辨证观点看,慢性肝炎为湿热余邪未清、湿邪留滞于脾胃、热邪蕴郁于肝胆,导致运化失司、疏滞不利。湿为阴邪,伤人阳气,热为阳邪,伤人阴血。又因肝藏血,郁热与血相结成瘀,因此残留湿热之邪终可导致机体的阴阳和气血发生衰退性和失调性变化。故在辨证治疗上应把握清除余邪、扶正补虚、调理气血三个环节。方用金钱草、车前子、泽泻、薏苡仁、白花蛇舌草等清除余邪;以生黄芪、何首乌、生地、丹参、草决明、黄精扶正补虚;丹皮、当归、桃仁、山楂、大黄炭、桑枝等调理气血。本方诸药配伍为用,补气而不壅邪,补脾而不碍滞,补肾而不动火,补血而不助瘀,补阴而不滋腻,扶正祛邪并用,有利于邪去正安。对调整机体免疫功能也有一定的作用。故用之效佳。

主治:慢性乙型肝炎。

加减:月经过多去桃仁;便溏去生地或改为生地炭;有黄疸者将金钱草改用茵陈。

疗效:治疗78例,显效(SGPT·TTT恢复正常或其下降程度超过治疗前水平50%41例(占52.6%);有效(SGPT指标下降超过治疗前水平25%,但不足50%27例(占34.6%);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87.2%

5、犀泽汤(颜德馨,《千家妙方》上册)

组成:广犀角3克(研粉吞服),泽兰、败酱草各15克,土茯苓、对坐草、平地木各3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用:清热化瘀。

主治:传染性乙型肝炎。

疗效:屡用效佳。

附记:本方用于慢性肝炎活动期亦有较好疗效,有降酶降絮作用。临床实践证明,单味广犀角粉对于迁延性肝炎之长期谷丙转氨酶不降者亦颇有效果,且能使HAA转阴。

6、化肝解毒汤(周仲瑛,《名医治验良方》)

组成:虎杖、平地木、半枝莲各15克,土茯苓、垂盆草各20克,赤芍、片姜黄、黑料豆各10克,生甘草3克。

用法:每日1剂。将上药放入砂罐内,加冷水浸泡过药面,泡20分钟即行煎煮。沸后改用小火煎15分钟,滤取药液温服。煎服两次,上、下午各1次,食后2小时服。连服两个月为1疗程。一般应服用2~3个疗程,治疗前及每满一个疗程,可复查肝功及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及表面抗原标志物1次。

功用:清解泄化肝脏湿热瘀毒。

方解:临证所见乙型肝炎起病多缓,症状相对隐伏,病程长,每易持续迁延转成慢性。肝为藏血之脏,故湿热毒邪不仅蕴于气分,且常深入血分,瘀滞肝络,表现出湿热毒瘀交结的病理特点。致使热毒瘀结于肝,湿毒蕴遏脾胃。由于湿热瘀毒是发病的病理基础,贯穿于病变的始终,因此病理发生主要属于邪实。但邪毒久羁,热伤阴血,湿伤阳气,又可邪实与正虚错杂,导致肝脾两伤,病及于肾,表现肝肾阴血虚耗,或脾肾气虚,阳虚。

本方辨证适用于湿热毒瘀互结的证候,指在以祛邪为主,俾邪去则正复。治疗重在清化湿热,化解肝毒,凉血化瘀。药用虎杖、平地木、半枝莲为主,辅以土茯苓、垂盆草相互协同而奏清化湿热,化解肝毒,凉血活血之效。佐以黑料豆、甘草、调养肝脾而解毒;取赤芍、姜黄入肝为使,增强凉肝活血的作用。

主治:慢性迁延型乙型肝炎及乙肝病毒携带者,表现以湿热瘀郁为主证者。

加减:肝郁气滞加醋柴胡5克,香附10克;气火郁结加丹皮、山栀各10克;湿热中阻加炒黄芩10克,厚朴5克;肠腑湿热加凤尾草、败酱草各15克;湿热在下加炒苍术、黄柏各10克;湿热发黄加茵陈12克,山栀10克;热毒偏重酌加龙胆草5克,大青叶、蒲公英各15克;湿浊偏重加煨草果5克,晚蚕砂10();血分瘀毒,加白花蛇舌草20克,制大黄6克;营分郁热,加水牛角片、丹皮、紫草各10克;肝郁血瘀酌加丹参10克,土鳖虫5克,桃仁10克;肝血虚加当归、白芍各10克;肝肾阴虚加桑椹子、旱莲草各10克;阴虚有热加大生地、金钗石斛各10克;脾气虚酌加党参、白术各10克,黄芪12克;肾阳虚加仙灵脾、菟丝子各10克。

疗效:一般应坚持服药2~3疗程可愈。

7、舒肝解毒汤(赵清理,《名医治验良方》)

组成:白芍15克,当归12克,柴胡、茯苓、板蓝根、败酱草各15克,茵陈30克,川楝子12克,金银花、蒲公英各15克,甘草6克,生姜10克,红枣5枚。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

功用:疏肝健脾,清热解毒。

方解:肝为将军之官,主疏泄,性喜条达而恶抑郁,为藏血之脏,体阴而用阳,是人体气机运行畅达的保证,若情志不遂,肝木失于条达,肝体失于柔和,以致肝气横逆、胁痛等症随之而起。且肝木为痛,易于横侮脾土,脾胃居于中焦,为气机升降之枢纽,若中土受损,人体气机之升降逆乱,诸症蜂起。故本方使用疏肝解郁之品,意即顺其条达之性,发其郁遏之气,正合《内经》“木郁达之”之旨。又伍健脾助运之味,实土以御木侮。且肝气有余,则肝血不足,所以肝郁易致血亏,虚则外邪侵入,恋于肝内,故更佐清肝解毒之剂,补肝体而和肝用,以消除外来之邪毒,如是则体用兼顾,肝脾并治,共奏祛邪扶正之效。

方中柴胡疏肝解郁;当归、白芍养血柔肝;茯苓、甘草、生姜、红枣健脾和胃,此乃逍遥散抑肝健脾之意。板蓝根、败酱草清热解毒,抗菌谱较广,又兼有抗病毒作用,尤其对肝炎病毒有较强的杀灭作用,并能促进肝细胞再生,防止肝细胞变性。金银花、蒲公英清热解毒,对多种细菌、病毒有较强的杀灭作用。茵陈、川楝子清热利湿,疏肝利胆,对多种病毒、细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为肝胆疾患所常用。以上诸药相伍为用,既可以通过清热解毒杀灭病菌等作用以祛邪,又可通过疏肝健脾而调动机体抗病力以扶正,此即寒热并用、攻补兼施,实乃治疗慢性迁延型乙型肝炎的理想方剂。

主治:急、慢性乙型肝炎,或右胁肋疼痛隐隐,或两胁胀痛不舒。

加减:若两胁胀痛甚者,加青皮、佛手、川朴;若纳差、腹胀者,可加焦三仙、鸡内金;若右胁肋痛甚者,可加元胡、郁金、丹参;若肝脾肿大者,可加炙鳖虫、三棱、莪术;若转氨酶升高者,可加五味子、黄芩、半枝莲;若体倦乏力者,可加太子参、黄芪等。

疗效:临床根据病情,随证灵活加减,用之临床,每获良效。

8e抗转阴方(胡源民,《江西中医药》(6)1984年)

组成:白花蛇舌草、黄毛耳草、半边莲、仙鹤草各30克,薏苡仁20克,白头翁15克,鸡内金10克,大黄3克。若加入人工牛黄,效果更为可靠。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

功用:解毒化瘀,扶本转阴。

方解:带eAg的乙型肝炎病毒,非同一般病毒,它侵入人体后稽留下焦,祸乱于肝,殃及于肾,终致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受损。以上诸药配伍为用,共奏解毒、化瘀、扶正之功效。力专效宏,故用之效果颇佳。

主治:乙型肝炎,e抗原阳性。

加减:若湿热较重出现黄疸,苔黄厚腻,呕恶,脉濡数者,加龙胆草、虎杖、金银花、茵陈、栀子、白茅根等;瘀血症状明显,有肝区疼痛、肝脾肿大,舌见瘀紫或脉涩者,重用鸡内金,并选加土鳖虫、鳖甲、三棱、莪术、丹参、田七等;肾虚腰酸膝软、头晕耳鸣、失眠多梦、遗精(或白带)者,酌加服六味地黄丸、二至丸,或加枸杞子、枣皮、五味子等;肝硬化腹水者,则加服逐水消肿的十枣汤,须与大黄、芒硝同服,方起良效。脾胃虚弱,腹胀纳少、大便稀薄者,去大黄,重用山药、茯苓、白术、党参等;阳虚畏寒,舌质淡有齿痕,形寒肢冷,脉沉迟者,可加参、附、桂、姜之类。凡健康带毒者,用本方加贯众10克,板蓝根30克,服药1030剂后,一般都能转阴,若加入人工牛黄,效果更为可靠。

疗效:治疗观察506例,治疗1个月有32%转阴;3个月内有86%转阴,经半年治疗即可全部转阴,转阴率达100%

治重症肝炎秘方

1、赤芍退黄汤(汪承柏,《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组成:生地、丹参各15克,葛根30克,赤芍60克,丹皮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2剂。

功用:凉血活血。

方解:本病多因瘟疫毒邪,侵入血分,猝然而致。为病凶猛,贵在早治。本方重用赤芍60~80克退黄,迄今尚未见于报道。赤芍为凉血活血之品,善清血分实热,《本草纲目》谓:“赤芍药散邪,能行血中之滞。”配以生地,可清热凉血而不留瘀;丹皮善清血分热且兼活血;丹参养血活血;葛根散邪。诸药伍用,利胆作用极强。拟用大量赤芍,从临床实践观察,对肝脏有利无害。

主治:瘀胆型重症肝炎。

加减:皮肤搔痒者加防风、地肤子、白鲜皮等;有胃脘胀满者,加莱菔子30克;便秘者加生军10克(后下),元明粉4克(冲服)。

疗效:应用27例,消退黄疸明显。14例在黄疸高峰时胆红素每天下降>1.0mg/dl4例每天下降>2.0mg/dl,最快的每天下降2.33mg/dl

2、解毒活血汤(王润荷,《中国当代中医名人志》)

组成:茵陈60~90克,生川军6~9克,制川军10~15克,黄芩、金银花各30克,龙胆草9克,生地20~30克,丹皮12克,葛根15~30克,丹参、车前子各30克,红花10克、白茅根、玉米须各30克,人参20克,白术10克,生麦芽12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2剂。

功用:清热解毒,利湿活血凉血。

主治:重症肝炎,重度黄疸。

疗效:临床屡用,疗效显著。

附记:又治急性重症肝炎,常用丹参、赤芍、葛根、生地、大黄,并重用赤芍,临床疗效显著。


提示:文章所涉及配方仅供参考,患者如有所需,还需中医辩证而治,切勿盲目套方使用。


点击分享:

用户评价

    • 免责申明:本平台上所有的信息都是收集网络公开的资料,广大朋友要自己判断、谨慎使用,由此产生后果本网站概不负责。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6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号:湘ICP备19025240号-1

      联系电话:18684916737   邮箱:cfl8972@163.com 技术支持:英铭长沙网站建设

      支持中医,赞助一下公益,更好地运营

      微信宝扫一扫赞助

      微信宝扫一扫赞助

      技术支持 英铭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