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运用乌梅丸治厥阴病失眠验案

作者:发布日期:2024-01-03阅读量:181转载量:

运用乌梅丸治厥阴病失眠验案

《伤寒论》中,乌梅丸作为厥阴病的主治方剂,对于治疗失眠等病症具有显著效果。笔者曾跟师上海市浦东新区名中医、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脾胃病科副主任医师凌江红学习经方,现将笔者用乌梅丸治疗厥阴病失眠心得体会整理分享如下。

在接触经方之前,笔者曾治疗过许多失眠患者,部分患者有所改善,但多数患者疗效不佳。有些患者甚至因为长期服用安眠药物而出现耐药性,导致失眠症状反复发作。学习经方后,笔者了解到厥阴病失眠的病机主要在于阴阳失调、寒热错杂,且厥阴经当令在于凌晨1~3点,故对于一部分在固定时间醒来的失眠患者,尤其是在厥阴经当令时刻醒来的患者,运用经方治疗疗效甚佳。凌江红在临床上常用此方治疗此类病人,笔者亦效其法,现将验案一则整理分享如下。

患者,女,43岁。主诉:夜寐易醒数年。患者夜寐易醒,醒来多为凌晨1~3点,口干、口苦,心烦,易发口疮,畏寒肢冷,入冬尤甚,大便稀溏,每日2~3次,曾服用温阳类中药,导致口腔溃疡益甚,亦服用治疗口疮的清凉药物,药后胃脘部易不适,大便次数增多。舌红,苔薄,脉细。

诊断:不寐病(上热下寒证)。

处方:乌梅18克,黄连3克,花椒6克,干姜6克,人参9克,熟附片5克,当归10克,桂枝9克,细辛3克,黄柏9克,栀子9克。患者诉服药3日后,夜间醒来后能迅速入睡,不再有烦躁难以入眠的情况,后继续服药2周后,患者夜间几乎没有再醒。此后,该患者继续服用乌梅丸巩固治疗一段时间,失眠症状得到明显改善。

按:患者的症状属于典型的上热下寒证,这让我联想到《伤寒论》中主治蛔厥和久利的乌梅丸。《伤寒论》载:“伤寒,脉微而厥,至七八日,肤冷,其人躁,无暂安时者,此为脏厥,非为蛔厥也。蛔厥者,其人当吐蛔。令病者静,而复时烦,此为脏寒。蛔上入膈,故烦,须臾复止,得食而呕,又烦者,蛔闻食臭出,其人当自吐蛔。蛔厥者,乌梅丸主之。”本方是《伤寒论》中治疗厥阴病的唯一一张方子,其组成包括乌梅、黄连、花椒、干姜、人参、附子、当归等,具有扶正祛邪、安蛔止痛的功效。根据原文中的方证特点:痛(蛔厥腹痛),厥(肤冷),呕(得食而呕),利,脉微,时燥时静,分析患者症状,符合乌梅丸证的厥、利、脉微、时燥、痛(以胃脘部不适为主要表现),故笔者尝试运用乌梅丸治疗厥阴病失眠。

乌梅丸通过调和阴阳、寒热并用,针对病因进行治疗,从而有效改善失眠症状。黄连、黄柏清热燥湿,可清心热、退虚热,干姜、附子、桂枝、细辛、花椒均为温药,可温肾阳、补脾阳,且能温通血脉,与清热药配伍,既能去上热,又可温下寒,一举两得,互相牵制,又相得益彰。厥阴病失眠,患者肝血、心血不足,故而厥阴经当令时阴血不足,阳不入阴,导致易醒,故予人参益气生津、安神增智,乌梅酸甘化阴,当归养血补血,配以栀子清热除烦。诸药共奏清上热、温下寒、补血助眠之功。

此外,乌梅丸组方灵活多变,可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调整药物用量和配伍,且安全性较高,疗效稳定持久,可长期服用。相关临床案例报道表明乌梅丸作为治疗厥阴病经典方,也可治疗丑时失眠、胃痛。可见经方不仅与六经相关,也与人体的十二经气血运行时间密切相关。


提示:文章内容及配方仅供参考,患者如有所需,还需中医辩证而治,切勿盲目套方使用。

文:上海市浦东新区周浦医院:林云志;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凌江红


点击分享:

用户评价

    • 免责申明:本平台上所有的信息都是收集网络公开的资料,广大朋友要自己判断、谨慎使用,由此产生后果本网站概不负责。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6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号:湘ICP备19025240号-1

      联系电话:18684916737   邮箱:cfl8972@163.com 技术支持:英铭长沙网站建设

      支持中医,赞助一下公益,更好地运营

      微信宝扫一扫赞助

      微信宝扫一扫赞助

      技术支持 英铭科技